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作者

韩菊芳

石家庄市鹿泉区职业教育中心 050020

摘 要: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职语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有效性不足。通过对教学目标、方法、评价等多方面的研究,发现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有助于提升有效性,为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资源

引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在中职教育体系里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当前其有效性存在问题,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这不仅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中职教育目标的达成。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能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使中职语文课堂更好地发挥作用。

1.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1.1贴合职业需求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贴合职业需求的教学目标定位至关重要。中职学生即将步入特定职业领域,语文教学应服务于其职业发展。例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他们准确记录护理信息、清晰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教师要深入研究各专业的职业特点,将语文知识与职业技能需求相结合,如商务专业需强化商务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机械专业则可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机械操作手册阅读与理解的训练,使语文教学成为职业素养提升的助力。

1.2关注学生差异

中职学生来源广泛,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关注学生差异的教学目标设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要通过测试、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目标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如字词的正确书写、语句的通顺表达;而对于有一定基础且对文学有兴趣的学生,可设定文学鉴赏、创作等更高层次的目标。

1.3明确素养目标

明确素养目标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素养涵盖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在语言运用方面,要培养学生准确、规范、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例如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形象感知能力。审美情趣的提升则可借助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文化传承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2.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

2.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的山水画卷、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出与诗词意境相符的氛围。在讲解小说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对于说明文的教学,可创设产品推销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产品。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提高学习效果。

2.2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语文项目,如校园文化宣传册的制作。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资料收集、文案撰写、排版设计等工作,这就综合运用了多种语文能力。又比如开展校园新闻报道项目,学生要采访、撰写新闻稿,锻炼了信息收集和书面表达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则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将学生分组后,布置合作任务,如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主题探讨。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各自发挥优势,有的擅长资料查找,有的善于分析归纳,有的则口才较好能进行汇报展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启发,拓宽思维视野。例如在分析小说《骆驼祥子》时,小组内成员可以从不同角度如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得出更全面的结论。同时,小组合作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3.1教材资源的挖掘

教材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意义重大。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例如对于一篇记叙文,除了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可以挖掘其中的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同时,教材中的练习、活动设计也应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编或拓展。此外,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可以作为整合教学内容的线索,将相关的课外知识、文化背景等融入到单元教学中,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立体,提高教材资源的利用率。

3.2课外资源的引入

课外资源的引入能够丰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课外文学作品如经典名著、现代畅销小说等,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选择适合中职学生阅读水平和兴趣的课外书籍,组织读书分享会。此外,社会热点话题也是很好的课外资源,将其引入课堂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时代感。例如,将环保话题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针对环保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写作。民间文化资源如地方戏曲、民间故事等也可引入,既能传承文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网络资源的利用

网络资源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视频,如名校公开课、专家讲座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前沿、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在线语文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测试、作文批改等功能,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检测。

4.教学评价的完善构建

4.1多元评价主体

构建多元评价主体是完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关键。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存在局限性,应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的评价。学生自评能够促使学生自我反思,例如在作文评价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思路、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小组合作项目评价中,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评价各自的贡献、团队协作能力等。

4.2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在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例如在小组讨论中,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发言、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作业完成情况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从作业的完成质量、按时提交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4.3评价反馈机制

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保障。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反馈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是书面的评语,如在作文批改中详细指出优点和改进方向;也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与学生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教师而言,也要根据评价反馈来调整教学策略。

结语: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是基础,创新教学方法是关键,优化教学资源是保障,完善教学评价是推动力量。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才能切实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为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戴铭.“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课程路径探究[J].职业,2022(12):82-85.

[2]覃容飞,郑夏燕.基于新课标要求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2020(3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