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施方案探究
潘媛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沙葛小学 215300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广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愈发重视学生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旨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使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健康全面发展。尽管如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依然存有不少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进一步优化策略,助力小学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双减”;优化;语文作业;小学语文
“双减”政策的提出,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促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化学习时间与个性化成长空间,因此,优化作业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设计出具有趣味性、选择性和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如此,学生不但可以获得更高的课堂学习效率,还可以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1.缺乏趣味性
当前,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与引领下,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理念都发生了转变,尽可能的以经典习题作业来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理解与记忆[1]。如此,学生的作业负担能够得以大幅度减轻。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业负担的减轻并不意味着学生作业收效的提升,因为学生作业收效的提升与其作业投入程度关联最大,这就需要教师契合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促使其积极投入其中。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2.缺乏选择性
缺乏选择性实际上也就是缺乏个性化与针对性,即教师并没有在作业优化设计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设计层次性、选择性的作业,而依然是统一布置、统一评价,但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选择性的作业设计,难以真正有效的帮助其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成效,难以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缺乏实践性
“双减”政策背景下,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认识到多样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因而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出现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与合作作业等多种形式。尽管如此,以上多种形式的作业设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主次差别。如大多数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依然是以字词句抄写、默写,或练习册课堂作业本等书面作业为绝对主体,缺乏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导致学生学习成效与综合素养发展严重受限。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的形成原因
1.选拔机制所带来的压力
目前,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选拔机制依然是考试,即通过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通过考试来评判教师的教学能力。尽管该机制在小学阶段中的体现有所淡化,但依然根深蒂固,为学生与教师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一压力之下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便更倾向于设计一些具有“功利”性的作业。
2.教师理念与能力的不足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多数教师都顺其要求转变作业设计理念,但有部分教师的作业设计理念依然滞后。这部分教师认为,作业设计就是简单的作业选择与重组,而并不需要自主设计与开发,设计出来的作业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做作业的热情。其次,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严重依赖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导致作业设计缺乏选择性与实践性,难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实施方案
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2]。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契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为其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其积极投入其中,在获得知识深化理解与熟练记忆的同时,也获得综合素养与品质的发展提高。
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运用对比、环境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位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船长。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并有效感悟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个人品质。为更好地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的趣味性作业。首先,将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罗列出来,包括哈尔威船长、洛克机械师等船员以及船上的乘客们。其次,依据罗列人物的数量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为更好地展现人物特点、还原课文情境,学生将更加深入的进行课文阅读,有利于提升其阅读能力。与此同时,这样一种形式的作业设计富有趣味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充分感受危急时刻的状态,并在过程中学会合作。最后,学生在沉浸式的表演学习中,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所包含的生命意义。如此,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综合素养与品质也将得以发展提高。
2.注重学生差异,设计选择性作业
学生基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会表现出诸多的差异性,包括性格品质的差异性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出层次化与选择性作业,让学生在适合自身的作业练习中获得能力与品质的发展。这种形式的作业设计正是因材施教的直观体现,能够促使学生显著提升,全面发展。
以《桂花雨》一课的教学为例,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整体脉络的同时了解桂花的特点,同时深刻体会作者对于故乡的怀念之情。针对以上教学重点,契合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选择性作业来实现高效教学。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其次,教师需要以“桂花”和“故乡”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选择性作业。其一,用手机拍摄桂花照片,并详细记录桂花特点;其二,画一幅美丽的“桂花雨”;其三,模仿作者表达手法,通过一件事物,写一写与故乡的事情;等等。设计以上不同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有助于发挥学生个体特点,从而不但能够促使学生深入课文理解,还能够针对性发展其个体能力,进而促使其高效学习,健康成长。
3.联系学生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
教学的本质并不在于促使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更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需要积极联系学生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借此有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提高综合素养。
以《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重点除了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基础知识以外,更在于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使其提升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针对这一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首先,让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哪些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了怎样的损害。其次,让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观察并统计在自己的身边都出现了哪些损害地球环境的行为,并让学生思考针对这些行为需要如何应对。最后,让学生将整个实践活动中的发现与思考做成书面报告。如此,在这样一个实践性作业中,学生将真正懂得只有一个地球,要加倍珍惜的道理,并将以自身的切实行动来保护地球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作业设计优化,使其在科学的作业设计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及能力的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作业设计理念,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趣味性作业;注重学生差异,设计选择性作业;以及联系学生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使学生作业积极性提升,并在个性化、实践性作业锻炼中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成效,并发展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原则、类型与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3(05):109-111.
[2]刘娟.基于“双减”背景简析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要点[J].小学生(中旬刊),2023(05):58-60.
[3]郭顺霞.落实“双减”优化作业——小学语文阅读作业的优化设计[J].小学生(中旬刊),2023(05):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