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讨
郭永春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学校 024423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包括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要能够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例如,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句式来描写事物,像描写春天时,能用到“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等词汇,并用“春天像一位美丽的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人间”这样形象的句式。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如在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可以感受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意境美,同时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如写一首描写家乡美景的小诗,来进行审美创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挑战
(一)教学观念的传统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较为严重。传统观念下,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以学生能够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为主要目标。例如,在很多课堂上,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而对于这些字词如何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等涉及核心素养培养的方面关注不足。这种传统教学观念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机械、生硬,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二)教学资源的局限性
教材内容虽然经过精心编排,但在某些方面仍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全面需求。例如,对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素养维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像一些地方特色文化、小众的传统技艺等很难在教材中体现。学校的硬件资源有限,多媒体设备、图书资源等可能无法充分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很多学校缺乏足够的课外读物,特别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文化研究类书籍等,这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拓展方面受到限制,难以获取更多有助于提升核心素养的知识。
(三)学生个体差异的复杂性
学生个体差异给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来了复杂的挑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有的学生可能在口语表达上天赋异禀,但在书面写作上存在困难;而有的学生则相反。例如,一些来自家庭文化氛围浓厚家庭的学生,可能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方面具有优势,而那些家庭缺乏阅读习惯的学生可能会在这方面表现较弱。在思维发展上,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对故事性的内容理解深刻,但在逻辑思维的培养上需要更多的引导;有的学生则逻辑思维较强,但在审美鉴赏等需要感性思维的方面存在不足。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依据核心素养的目标审视教学内容,确保其全面性。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教学内容应包含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注重语言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同时,要挖掘内容中的思维发展元素,如逻辑关系、批判性思维的启发等。对于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内容要筛选富有美感的文学作品,涵盖不同风格、体裁,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艺术魅力。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上,融入传统文化精髓,如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此外,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还要关注内容的时代性,将现代社会现象、科技成果等以合适的方式融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传统的单向讲授法难以满足需求,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可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增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与课文相关的生活情境、历史情境等。体验式教学也是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如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观察等方式。此外,还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的规划与组织。首先,要保证课外阅读时间的充足性,将其纳入教学计划,让学生有规律地进行阅读。其次,要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再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制定阅读计划、做阅读笔记等。同时,教师要对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包括阅读方法的传授,如精读、略读的技巧等。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指标不应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除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例如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要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是否清晰、流畅,书面表达是否准确、生动;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要考查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创新性,如在作文中是否有独特的观点和新颖的构思;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要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美感是否有敏锐的感知,自己的创作是否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要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作品中是否能体现文化内涵。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素养提升情况。除了教师评价,还应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例如学生在完成一篇作文后,自己评价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如是否语句通顺、内容是否丰富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举措。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策略协同推进,我们能够让语文课堂成为滋养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沃土。
参考文献
[1]苏建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J].家长,2024,(17):117-119.
[2]李景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策略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0):73-75.
[3]吴水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4,(13):82-84.
[4]张永娜.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项目会议论文集.廊坊市第六中学;2024:4.
[5]孙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四项核心素养[J].读写算,2023,(3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