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护理中精准化健康教育的观察分析
陈艳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精准化健康教育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临床结局。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设计,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精准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式。评估指标包括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结果 实验组在健康知识掌握、满意度及临床结局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知识得分平均为85分,满意度为93%,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分别为8%和4%。结论 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精准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护理;精准化健康教育;临床结局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日益攀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冠脉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这类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急诊科作为患者首次就医的主要场所,承载着快速评估和干预的重任。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还能帮助其掌握自我管理技能,降低再入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然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往往缺乏针对性,无法充分满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个体需求。因此,探索精准化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精准化健康教育是基于患者个体特点、需求和疾病状态,提供定制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在急诊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个体评估,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理解力和依从性,从而优化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观察和分析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精准化健康教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急诊护理质量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的方式,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在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实施精准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基本信息的收集,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针对实验组患者,护理人员在入院后的24小时内,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健康知识、心理状态、文化背景及社交支持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涵盖疾病知识、药物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采用面对面交流、图文资料、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确保患者能够充分理解教育内容。同时,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患者在健康教育后的应用情况,解答患者疑问,并提供后续指导。
研究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估;二是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三是临床结局,包括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等。
三、结果分析
在研究期间,共纳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其中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通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实验组患者在疾病认知、药物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知识得分为85分,对照组为7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表明,精准化健康教育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在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平均达到93%,而对照组为78%。在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沟通效果等方面,实验组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这一结果反映出精准化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的满意感,使其对急诊护理的认可度提高。在临床结局方面,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22%。再入院率方面,实验组为4%,对照组为12%,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一结果说明,精准化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和再入院率,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四、讨论
(一)精准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急诊护理中,精准化健康教育是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复杂需求的重要手段。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常伴随多种风险因素,且其生理和心理状态多变,传统的健康教育往往难以适应患者个体的需求。因此,精准化健康教育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个体化评估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案,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多种教育方式的综合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学习效果。通过面对面交流、图文资料、视频教学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患者的学习需求,增加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不仅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促进了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
(三)健康教育与临床效果的关系
精准化健康教育与患者的临床效果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入院率。这提示我们,健康教育不仅是急诊护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四)护理人员能力的提升
为了实现精准化健康教育的目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健康教育技能亟需提升。医院应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其沟通能力和教育技巧。此外,应建立健康教育的评估机制,通过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效果的反馈,不断优化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五、结论
综上所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精准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其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这一模式为急诊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强调了健康教育在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未来,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继续探索和完善精准化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将有助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倪伟智, 邵紫欣, 刘斯晗, 刘培洪, 袁丁. 通阳宽胸颗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后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影响 [J]. 中医康复, 2024, 1 (10): 28-31.
[2]张士跃, 任猛, 殷昌斌. 血清铁蛋白/白蛋白比值用于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 [J]. 检验医学, 2024, 39 (08): 743-748.
[3]张轲轲, 许金凤. 急诊危重度评分系统指导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J]. 安徽医专学报, 2024, 23 (04):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