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岳密玲
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初级中学 710000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数学历史、教学过程优化以及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数学历史、教学过程以及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实现学生知识与道德的双重提升。
一、巧用数学历史,丰富课前导学内容
数学历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的历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介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背后是无数数学家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以七年级数学课本中的“图形的全等”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故事,他是几何学之父,其著作《几何原本》中就有关于图形全等的详细论述。通过介绍欧几里得如何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逻辑推理,逐步建立起几何学的理论体系,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探索的魅力和严谨性。其次,教师可以提及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图形全等的研究,如《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涉及到了面积相等的图形问题,虽然未直接提及“全等”一词,但其中蕴含的思想与现代全等概念不谋而合。这样的跨文化比较,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历史相关的问题,如:“你认为欧几里得是如何发现图形全等的性质的?”或者“在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解决与图形全等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这些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正式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这样的课前导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预习新知,还能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起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德育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例如,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和理解他人。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等。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以八年级数学课本中的“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古代建筑师利用勾股定理设计建筑的故事,或者现代工程师在桥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传递出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勾股定理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分工合作、相互支持,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环保、节能等主题,让学生计算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在能耗上的差异,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综上所述,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借助课外活动,开展德育教学实践
课外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学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从而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数学文化节的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以八年级数学课本中的“ 图形的平移”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以“平移之美”为主题的数学文化节,邀请学生制作关于图形平移的手工艺品、海报或动画,通过创作过程,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图形平移概念的理解,还能激发创造力,体验数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次,教师可以举办数学竞赛,特别设置与图形平移相关的题目,如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移现象、设计平移变换的谜题等。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挑战,也会经历失败与成功,这有助于他们学会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中的数学展览,或是参与城市规划中的几何美学探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图形平移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享活动心得,讨论在活动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及解决策略,如公平竞争、尊重他人成果等,通过这些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将德育教育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综上所述,借助课外活动开展德育教学实践,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巧用数学历史、优化教学过程以及借助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实现学生知识与道德的双重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素琴.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界,2024,(13):143-145.
[2]刘璐.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策分析[J].吉林教育,2024,(1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