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娃娃菜栽培技术
古丽娜孜·哈尼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查干郭勒乡人民政府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836203
1 范围
本技术描述了北方露地娃娃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主要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技术适用于北方露地娃娃菜的栽培。娃娃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是白菜的小型变种,为一年生栽培种植品种。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保水力强的土壤或轻质黏土地块为宜。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等区域。
2.2 整地
2.2.1 翻地前,均匀撒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000kg/667m2~6000kg/667m2,耕翻20cm~25cm。耙平耙细后做畦或起垄。
2.2.2 做畦,适于单棵结球≤200g的小型品种的条播栽培。可做成宽1.5m~1.8m的畦。
2.2.3 起垄,适于单棵结球>200g的中大型品种的穴播栽培。垄高12cm~15cm,垄底宽30cm~35cm,垄面宽18cm~20cm,垄中心间距40cm~45cm。起垄后,在沟内灌水,灌水量以最高水位距垄面1.0cm~1.5cm时为宜,待垄面干燥至略有发白现象时即可播种。
2.3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市场需求及种植时间,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株型好、商品性好、耐寒抗抽薹品种为宜。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2的要求。
2.4 播种时期
春季,日均气温≥10℃时即可播种。
2.5 播种方式
2.5.1 条播
在畦内划1.5cm~2.0cm深的浅沟,沟距30cm~35cm,将种子均匀捻入沟内,覆土0.5cm~1.0cm,轻镇压。
2.5.2 穴播
在垄面中间开穴播种,穴深1.0cm~1.5cm,穴距20cm~25cm,每穴播种4粒~6粒,覆土0.5cm~1.0cm,轻镇压。
2.6 播种量
条播用种量80g/667m2~100g/667m2 ,穴播用种量50g/667m2~60g/667m2。
2.7 间定苗
2.7.1 第1次间苗在80%以上第1对真叶展开时进行,拔除弱小苗和病苗。
2.7.2 第2次间苗在2片~3片真叶时进行,选留叶片形状和颜色一致的壮苗。
2.7.3 定苗在幼苗5片~6片叶时进行,选留壮苗、大苗。条播栽培的,定苗间距为20cm~25cm。穴播栽培的,每穴留单株。
2.7.4 直播保苗密度,小型品种7500株/667m2~10000株/667m2,中大型品种6000株/667m2~7500株/667m2。
2.8 田间管理
2.8.1 查苗补苗
定苗后,应及时查苗,缺苗时移栽补苗。
2.8.2 中耕除草
2.8.2.1 显行后,应及时进行松土,拔除田间杂草。
2.8.2.2 第2次间苗后,可进行中耕除草,以2cm~3cm浅锄为宜。
2.8.2.3 定苗后,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以疏松土壤为主,锄深5cm~6cm,并将少量松土培到幼苗根部,防止根条被水冲刷外露。
2.8.2.4 莲座后期至封垄前,进行第4次中耕除草,浅锄3cm~4cm,把培在垄面上的土整平,利于莲座叶往外扩展,防止植株根部积水引起软腐病的发生。
2.8.3 浇水
生长前期应适当控制浇水,以中耕保墒为主。进入包心期后,应满足水分供应,应小水勤浇,见湿不见干,收获前7d停止浇水。
2.8.4 施肥
2.8.4.1 定苗后,冲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液1500kg/667m2~1800kg/667m2。
2.8.4.2 结球前期,可在苗两侧开浅沟,施腐熟的优质饼肥30kg/667m2~40kg/667m2。
2.8.4.3 结球中期,冲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液1000kg/667m2~1500kg/667m2。
3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
3.1 主要病虫害
3.1.1 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软腐病(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等。
3.1.2 主要虫害
主要虫害有蚜虫(Aphidoidea)、菜青虫(pieris rapae)、小菜蛾(Plutealla xylostella)等。
3.2 生物防治
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好农田生态系统中捕食性、寄生性等天敌昆虫,保护瓢虫、食蚜蝇、草蛉等益虫,充分利用天敌控制蚜虫为害。
3.3 物理防治
3.3.1 用黄板、蓝板诱杀害虫。选用30cm×20cm的黄板、蓝板诱杀有翅蚜及其他害虫,黄板:蓝板为3:1,间隔挂在植株上方20cm处,悬挂35块/667m2~40块667m2为宜。
3.3.2 糖醋液诱杀菜蛾等害虫。糖3份、醋4份、白酒1份、水2份混合均匀,放入敞口容器内,在菜地四周放置5盆/667m2或6盆/667m2,固定植株上方50cm处,5d~6d检查1次,清除害虫尸体,添加糖醋液。
3.4 化学防治
3.4.1 化学防治要求
应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宜选用广谱、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选用农药品种、使用次数、间隔期使用应符合NY/T 393规定的要求。
3.4.2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A.1 霜霉病
该病属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叶片出现不规则形状病斑,呈褪绿或淡黄色,叶片背部生有白色霜状霉层。持续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导致叶片枯死。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全叶干枯,无法食用。发病初期,可用3亿CFU/g哈茨木霉菌100g/667 m2~150 g/667 m2,或0.5%的小檗碱水剂50mL/667 m2~75mL/667 m2兑水40L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防治1次或2次,间隔5d~7d。收获前10d~15d停止用药。
A.2 软腐病
该病属真菌性病害。始发于近地面叶柄处,发病初期,外叶在晴天呈萎蔫状下垂,而阴天或早晚均能恢复正常状态,逐渐向上扩展。病部初为浅褐色水渍状,后色变深,严重的扩展到整株,随着病害不断加重,植株逐渐失去恢复能力而使整个或大部分叶片青枯,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淡灰黄色,植物组织粘稠湿腐,成烂泥状,有恶臭味,病斑向周围扩展蔓延,造成根、叶柄腐烂。
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在病穴处撒入生石灰粉,控制病害蔓延。发病面积较大时,可用20%石灰水溶液灌根,每株300mL~500mL,或2%的氨基寡糖素水剂50mL/667 m2~75mL/667 m2,兑水40L喷雾防治1次或2次。药剂交替使用,间隔5d~7d,收获前10d~15d停止用药。
A.3 蚜虫
百株蚜量达到3000头时,用0.3%印楝素乳油35mL/667 m2~50mL/667 m2,或0.3%苦参碱水剂35mL/667 m2~50mL/667 m2兑水40L进行喷雾防治。药剂注意交替使用,防治1次或2次,间隔5d~7d,收获前10d~15d停止用药。
4 收获
当叶球包紧,达到商品成熟度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应全株拔掉,削平基部,用保鲜膜打包后即可上市。
作者简介:古丽娜孜·哈尼(1--年),女,民族哈萨克族,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人,学历本科,职称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