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雍婧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中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引进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文本分析;同时也需要引进留白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提高其学习品质和效率。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深度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深度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细节进行把关,引进丰富的教育资源,带动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探究。

一、引进思维导图,促进深度分析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探究则需要引进思维导图工具,为学生进行深度分析打下坚实基础,思维导图具备直观性、系统性、创造性、互动性的优势,可以通过在阅读教学中串接批注式阅读学习,将批注得到的信息整理在思维导图上,构建起一个结构清晰、逻辑分明的框架,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找到重心和出发点,提高学习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预习阶段初步构建思维导图框架,要求学生优先通读全文,提炼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并以此为起点,初步构建思维导图中心节点和一级分支;之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情感变化等要素,作为二级、三级分支添加在思维导图中。在课堂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精读文章,深入分析每个部分的内容意见和整体关系,指导学生将新的发现补充到思维导图中。再通过小组探讨,让学生分享各自思维导图,通过比较探讨,完善个人或小组思维导图,促进深度理解和多元视角的形成。课后,教师可引领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探讨结果进行思维导图优化,以确保能够准确反映文本的核心内容和自己见解,并鼓励学生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多个环节、多个领域,如读后写作、演讲,进行口头报告、语言输出,以加深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需创建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例如,在预习《桃花源记》时,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学生以此为起点,初步构建了思维导图的中心节点“桃花源记”。进一步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如武陵渔人)、事件(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并再寻未果)、情感变化(惊异、喜悦、失望)等要素,并将这些要素作为二级、三级分支添加到思维导图中。例如,二级分支可以是“主要人物”、“事件发展”、“环境描写”,而“主要人物”下又可细分为“武陵渔人”及其相关行为。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段精读《桃花源记》,深入分析每个部分的内容及其与整体的关系。例如,分析第一段中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时,学生注意到“忘”、“忽逢”、“甚异”、“欲穷”等词语生动地揭示了渔人的心理活动,这一发现被添加到思维导图的相应分支下。随后,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思维导图,通过比较和探讨,不断完善个人或小组的思维导图。例如,有的小组发现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如桃花源内外的生活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主旨,这一发现促使他们在思维导图中增加了“对比手法”这一分支。课后,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的讨论结果对思维导图进行优化,确保它能够准确反映文本的核心内容和自己的见解。例如,有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增加了对“世外桃源”象征意义的解读,认为它代表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二、引进留白空间,鼓励发散思考

现阶段,在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尝试引进留白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留白空间主要是以留白艺术的形式,留下空白部分,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留白空间是文本中未直接表明的信息,留给读者进行自主揣摩和填充的内容,包含隐含的情节,未展现的故事细节,多义的语言表达,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需鼓励其跳出文本框架,进行发散性思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具备敏锐洞察力,能够顺利指出文本中所隐藏的留白空间,如省略情节、模糊描述和言外之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探索,发现并标记自己认为存在留白的地方,以培养其对文本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之后,引领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角色扮演等手段,对留白空间进行填充发散延伸,再将自身的理解和想法与同学老师进行分享互动,拓宽视野。其中,学生可根据对留白空间的理解进行续写或改写,将想象转化为文字;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表演的方式,将自己的解读与想象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教师需确保适度留白引导而非灌输,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留白空间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作者并未详细展开村民对渔人所言“所闻”的具体反应和“叹惋”的具体内容,这里便是一个典型的留白空间。它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去揣摩村民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外界变化的复杂情感。教师在课堂上敏锐地指出这一留白空间,提问学生:“村民们为何会‘叹惋’?他们具体在感叹什么?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状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阅读文本,发现并标记自己认为存在留白的地方。例如,有学生注意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这句话中,关于村民如何避乱、如何找到并定居于桃花源的具体过程并未详述,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留白空间。此外,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战乱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构建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想象村民避乱的情景。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对留白空间的填充。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村民和渔人,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展现他们对留白空间的理解和想象。例如,村民可以表达他们对外界变化的惊讶、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等复杂情感。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环节,教师需要结合丰富的教育资源,对阅读教学过程进行把关,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提高学习品质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诗男.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为例[J].语文建设, 2023(7):76-77.

[2]韩慧.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1(8):0218-0219.

[3]罗洁.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D].广州大学,2021.

[4]周盈.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C]//2021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