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丙戊酸钠用于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作者

张笛

白城中心医院 吉林白城 137000

丙戊酸钠是一种脑内γ-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属于广谱抗癫痫药物,能降低氨基丁酸代谢速度,提高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刺激大量氨基丁酸生成 发挥治疗作用[1]。丙戊酸钠能治疗各类型癫痫,相较于其他抗癫 更好,因此在癫痫治疗中常用,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较严重的不良反 钠不良反应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了人1 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以下是具体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回顾性分析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80 例癫痫患者的病历资料(收治时间:2023-4 月至2025-3月),包括38 例男性患者和42 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6 个月~85 岁,平均年龄4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丙戊酸钠使用规律;(2)出现的不良反应明确且和丙戊酸钠有关。

排除标准:(1)用药信息不全;(2)合并精神疾病。

1.3 方法

实施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收集整理80 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分析患者用药情况,主要为给药日剂量,了解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及具体的临床表现,了解不良反应处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8.0 版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以( 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

80 例患者中, ⩽10 岁患者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一般情况

2.2 用药情况丙戊酸钠用药方式为口服,65 例(81.25%)患者为单独用药,15 例(18.75%)患者为联合用药,日剂量在 的占比最高,具体如下:22 例(27.50%)患者日剂量 <0. .5g,36 例(45.00%)患者日剂量 ,17

例(21.25%)患者日剂量 1~1.5g,5 例(6.25%)患者

2.3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及具体表现

26 例(32.50%)患者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神志不清、表情淡漠、睡眠障碍以及机体乏力等,20 例(25.00%)患者累及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13 例(16.25%)患者累及血液系统,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10 例(12.50%)患者累及皮肤及其附件,表现为瘙痒、皮疹等,6 例(7.50%)患者累及内分泌系统,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等,5 例(6.25%)患者累及其他,具体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发热等。

2.4 不良反应处理情况

90 例患者有3 例患者出现脱发情况,未完全恢复,其他患者经对应处理(调整药物剂量、频次等)恢复较好。

3 讨论

癫痫属于神经内科疾病,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病情,丙戊酸钠是治疗癫痫的一线药物,合理用药条件下能较好的控制病情发展,但其不良反应屡见不鲜,丙戊酸钠不良反应首先会使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其次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此次研究将对丙戊酸钠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其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干预方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研究中共纳入80 例患者,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可见,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多,可能是由于就诊患者中女性患者更多。分析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可知,10 岁以内的患者占比最高,原因是儿童为癫痫的主要发病群体,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状态,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因此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分析80 例患者给药情况和累及系统或器官情况可知,丙戊酸钠引起的肝损害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受给药剂量的影响,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可能和丙戊酸钠的毒性代谢产物会抑制线粒体中β氧化作用,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随之产生大量的氧化应激物质,同时降低线粒体中游离辅酶A 水平,影响脂酸合成,最终损害肝功能[2]。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丙戊酸钠会损害骨髓造血功能,随之降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丙戊酸钠推荐血药浓度是 50~100μgmL ,在此期间内不仅能获得较好的抗癫痫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需重视血药浓度的监测,控制在有效且安全的血药浓度范围内 。

丙戊酸钠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神经系统,以神志不清、表情淡漠等为主要表现,原因在于,丙戊酸钠会通过对腺苷酸环化酶的影响而使环磷酸腺苷生成减少,若影响到小脑、椎体外系环磷酸腺苷生成时,会出现上述不良表现,临床需着重监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准确识别症状并处理。丙戊酸钠还常累及消化系统,以腹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原因可能在于丙戊酸钠会提高 5-羟色胺能,进而出现消化道反应,对于这类患者,尽量餐后用药,亦或是改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减轻不良反应[4]。丙戊酸钠还会累及血液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应持续关注患者用药后表现,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用药后出现脱发的患者,主要是因丙戊酸钠会通过影响腺苷酸环化酶来减少环磷酸腺苷生成量,进而抑制发根代谢,最终发生脱发,这类患者应及时用其他药物替代丙戊酸钠。

总之,丙戊酸钠不良反应较多,10 岁以内儿童常见,和血药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需个体化给药,监测血药浓度,针对性调整用药方案,在保证药效的同时兼顾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文滨, 林燕, 蔡优生, 等.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0):33-36.

[2]金海燕,古次里娜²托汗,热艳古²阿布都热依木.卒中后癫痫患者丙戊酸钠治疗所致不良反应 103 例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25,22(1):158-161.

[3] 陈翠 莲, 陈 明弟 , 蓝 锡昌 .TDM 指导 丙戊 酸钠 个体 化 用药 效果 分析 [J]. 首 都食 品与 医药,2024,31(7):80-82.

[4]谭璐,朱玉玲,张蓉.癫痫病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5,39(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