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作者

魏传娜

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社区幼儿园 271513

摘要: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以幼儿全面成长为目标,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课程建构注重整合多方资源,包括园内教师、家长及社区资源。在实施方面,强调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活动形式。通过这种园本课程,能有效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成长,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建构;实施

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成长教育”园本课程聚焦幼儿的成长需求,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它不同于传统的普适性课程,而是紧密围绕本园幼儿的特点、本园的教育资源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等因素构建起来的。这种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将为幼儿提供更适宜、更优质的教育体验,助力幼儿在成长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1.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

1.1课程目标的设定

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目标设定旨在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从身体发展层面,要通过适宜的体育活动和健康习惯培养,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如敏捷性、协调性和耐力等,让幼儿具备健康生活的基础。在认知发展方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石。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上,着重引导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分享合作,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幼儿能够在集体生活中和谐相处,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要求。

1.2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涵盖多个领域以满足幼儿全面成长的需求。健康领域应包括营养知识、卫生习惯、体育锻炼等内容,例如教导幼儿认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勤洗手等卫生习惯,以及参与适合年龄的体育游戏。语言领域,选择富有童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等,像《小红帽》这样的经典故事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能传递勇敢、警惕危险等价值观。科学领域,包含自然现象、简单的科学原理等内容,如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周期等。社会领域则要涉及家庭、社区、不同职业等方面的知识,像介绍消防员、医生等职业的工作内容,让幼儿了解社会的多元性。

1.3课程资源的整合

课程资源的整合需要多方面的考量。园内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教师擅长的领域不同,可以互相协作开展综合性课程。园内的设施设备,如操场、游戏室、图书角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操场可以开展体育课程,游戏室能提供创意游戏的空间,图书角则是阅读课程的重要场所。园外资源同样不可或缺,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鼓励家长参与到课程中来,如邀请家长到园分享自己的职业经历。社区资源也大有可为,博物馆、图书馆、消防队等社区场所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校外课堂,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到消防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等。

2.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

2.1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至关重要。首先是游戏教学法,幼儿天性喜爱游戏,通过游戏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玩数字接龙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顺序。情境教学法也很有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如在讲述故事时,布置与故事场景相似的环境,让幼儿仿佛置身其中,更能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物体的沉浮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2活动形式的开展

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小组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将幼儿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如合作搭建积木城堡,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集体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例如举办全园的文艺汇演,幼儿们共同参与表演节目。个别活动则能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为其提供单独的学习机会,像为对绘画特别感兴趣的幼儿提供单独的绘画指导。户外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让幼儿亲近大自然,锻炼身体。可以组织幼儿去公园散步、观察花草树木,或者开展户外体育游戏,如跳绳、踢毽子等。主题活动能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如以“春天”为主题,开展寻找春天、种植春天的花朵、描绘春天的景色等活动。

2.3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评价体系需要多方面的考量。首先,从幼儿的发展角度来看,要关注幼儿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例如,观察幼儿是否掌握了课程中所教授的基础知识,如颜色、形状的识别;在技能方面,是否提高了动手能力,像能否自己穿衣服、系扣子等;在情感态度上,是否变得更加积极乐观、乐于分享等。其次,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等。例如,教师是否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定了合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看其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是否涵盖了全面的成长教育内容。

3.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保障

3.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内容应包括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更新,如学习最新的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成果;教学技能的提升,像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针对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如如何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等。再者,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让教师们能够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例如定期开展教学经验分享会,教师们可以交流自己在课程实施中的成功案例和遇到的困难。

3.2家园合作机制

构建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对于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意义重大。首先,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应保持密切的联系。例如,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家庭环境。其次,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邀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因为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能够从孩子的个性需求出发,为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再者,组织家长志愿者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和活动管理中。比如家长可以协助教师组织户外活动、担任故事讲述者等。

结语: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是一个系统且持续的过程。通过精心建构课程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保障体系,能够为幼儿提供全面且个性化的成长教育。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健康成长,更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幼儿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活力与潜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洪民.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10):121-123.

[2]叶明芳,林媛媛.幼儿园课程生成的实践困境及其化解[J].学前教育研究,2023(05)91-94.

[3]虞永平,张金东.幼儿园课程建设是系统和长期的工作[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20(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