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合自闭症学生的小学融合教育途径
单玉香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特殊教育学校 黑龙江七台河 154500
摘要:本研究探索了适合自闭症学生的小学融合教育途径,包括课程设计与调整、教学方法与技巧、学科融合与实践、家校沟通与合作。综合这些途径,可以创建一个支持性强且包容性高的教育环境,有效促进自闭症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闭症学生;小学;融合教育
引言:自闭症一种影响社交互动、沟通和行为的神经发展性障碍。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学融合教育成为了支持自闭症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融合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技能,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自闭症学生顺利地融入社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课程设计与调整
1.1个性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
个性化教育计划(IEP)是一个针对自闭症学生独特需求的详细教育计划。它涵盖学生的学术目标、社交技能发展、行为管理策略以及所需的支持服务[1]。制定IEP时,教育工作者应与家长、特殊教育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确保计划的全面性和实用性。IEP应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保证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1.2课程内容的调整
自闭症学生常常需要不同于常规教育的课程内容,以适应他们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节奏。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将学习目标分解成更小、更可操作的部分,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同时,教学材料和资源应尽量简化和具体化,以减少学生的认知负担。例如,可以使用视觉支持工具(如图示、视频)来辅助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2、教学方法与技巧
2.1使用视觉支持工具
自闭症学生通常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强,因此,利用视觉工具能够有效辅助他们的学习。常见的视觉支持工具包括图示、时间表、视觉指示卡和社会故事。例如,图示可以用于解释课程内容、步骤或规则,通过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时间表则帮助学生预见和安排一天的活动,减少因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社会故事则用于教授社交技巧和行为规范,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图片展示适当的社交行为。视觉支持工具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还能减少他们在课堂上的困扰和不适。
2.2结构化教学方法
结构化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明确的结构和组织来创建一个稳定和可预测的学习环境。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自闭症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对稳定性和一致性有较强的需求。结构化教学包括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设定清晰的日程安排以及使用视觉提示来指导学生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标识和指示牌来标明不同区域的功能,如学习区、活动区和休息区。另外,清晰的日程安排和时间管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即将发生的活动,并提前做好准备。例如,使用“今天的计划”图表可以让学生了解每天的课程安排和活动内容,从而减少对突发事件的焦虑。
2.3差异化教学
自闭症学生在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上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能够满足每位学生的独特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调整教学材料和方法[2]。例如,对于视觉学习者,可以提供更多的图示和视频;对于听觉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来增强理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活动中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差异化教学还包括对任务的调整和分解,将复杂的任务拆解成更小、更易管理的部分,以便学生逐步掌握。
3、学科融合与实践
3.1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是学科融合的核心要素,它通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关联性。例如,教师可以将艺术与数学、科学等学科结合,通过图像、色彩和玩具等具体的媒介,帮助自闭症学生在更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抽象概念,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或玩具来设计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使用积木或拼图等工具进行科学实验,提高自闭症学生的专注力,并通过手眼协调训练他们的精细动作技能,确保学生因此获得更有趣且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
3.2多感官体验
多感官体验是另一个关键的教学策略,它通过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更丰富的感知体验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例如,在音乐与数学的结合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音调的乐器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规律或节奏。声音的变化和音乐的节奏不仅能够吸引自闭症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数字和音乐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同样,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增强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触觉的参与,特别是通过不同材质的实验工具或材料,能够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感知体验,帮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4、家校沟通与合作
4.1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定期组织家校会议,可以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讨论学生的进展、需求和挑战。在这些会议中,教师可以分享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成长,同时听取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和表现的反馈。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传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活动。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些渠道向学校反馈任何问题或建议,给予学校教育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4.2家长教育与支持
学校应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帮助他们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常见的行为问题以及有效的支持策略[3]。通过培训,家长可以学习到如何在家庭中创建支持性的环境,如何使用积极的行为管理方法,以及如何与学校合作以支持孩子的教育。学校还应建立家长支持小组,鼓励家长之间分享经验。通过这种支持,家长不仅能够获得实用的教育信息,还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区的关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自闭症学生的小学融合教育期间,学校必须优化课程设计,教师必须改进教学质量,通过系统培训、专业发展、家校合作,不断增强自闭症学生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筱含.上善若水,融合共生——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案例解析[J].教育视界,2024,(20):72-74.
[2]温佳洁.普通学校中自闭症儿童的污名现象研究[D].广州大学,2024.
[3]周春蕾.融合教育背景下自闭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个案研究[J].教育,2024,(0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