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破解对策分析

作者

王英

重庆市荣昌区清江镇人民政府 402478

1 引言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阔,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 3000 万公顷以上,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 40% 左右,是保障民生的战略作物。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各类高效、绿色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精准用药、抗性品种种植等)不断涌现,但在基层推广过程中,技术供给方(科研机构、农业部门、企业)与需求方(农户)之间常存在信息断层,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不仅降低了技术推广的覆盖面和转化率,还可能导致农户因误用技术造成经济损失,加剧病虫害蔓延风险[1]。因此,深入剖析该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推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推广渠道单一,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仍以“线下为主”,线上渠道(如短视频、直播、农业 APP)的利用不足。对于老年农户占比高的地区线下培训的覆盖范围有限,且单次培训难以满足农户的反复学习需求;而线上渠道因缺乏针对性内容(如方言讲解、实操视频),农户的接受度较低。推广人员能力不足,部分基层推广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更新培训,对新型防治技术(如无人机植保、大数据病虫害预警)的掌握不足,无法向农户准确讲解技术优势和操作方法。此外,推广人员数量不足也是突出问题,我国平均每万名农户仅配备 1-2名农技员,难以实现“一对一”的精准指导。

2.2 农户自身因素限制

文化水平与接受能力较低,我国水稻种植农户中中老年群体占比超过 60% ,部分农户文化水平不高,对技术手册中的专业术语(如“致死中量”“抗药性监测”)理解困难,更倾向于依赖传统经验而非先进技术。同时,农户的风险规避意识较强,对未尝试过的技术存在顾虑即使获取了相关信息,也可能因“怕失败”而拒绝应用。信息获取意识薄弱,多数农户习惯通过“邻里交流”“农资店推荐”获取防治信息,而非主动关注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发布的权威信息。部分农资店为追求利润,可能向农户推荐高价但效果一般的农药,进一步误导农户,加剧信息偏差[2]。

2.3 信息共享机制缺失

目前缺乏统一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信息共享平台,技术供给方、农业部门、农户等主体的信息无法有效整合。例如,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成果多发表在学术期刊,农户难以获取;农业部门的预警信息仅通过官网发布,农户因不关注而错过;农户的实践经验则分散在个体手中,无法转化为可推广的共性知识。信息“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不对称问题长期存在。

3 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3.1 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技术推广渠道

优化线下推广模式,针对不同地区农户特点,开展“分层培训”。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户采用“实操演示 + 现场答疑”的方式,如组织农技员深入田间,手把手教学性诱剂安装、无人机用药等技术;对年轻农户结合“田间观摩会”,邀请技术带头人分享经验,增强技术说服力。同时,建立“回访机制”,在技术推广后 1-2 周内再次走访农户,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拓展线上推广平台,利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制作通俗易懂的防治技术视频,内容涵盖“病虫害识别技巧”“农药配比方法”“应急防治措施”等,采用方言讲解、动画演示等形式提升农户接受度;开发农业服务 APP,设置“需求反馈”板块,农户可随时上传病虫害照片、描述问题,由专业人员在线解答,并推送针对性的技术方案。

3.2 加强推广队伍建设与农户引导

提升推广人员专业能力,定期组织基层推广人员参加技术培训,邀请科研专家讲解新型防治技术原理与推广技巧,同时安排推广人员到科研基地实地学习,增强实操能力。建立“推广效果考核机制”,将农户满意度、技术转化率纳入考核指标,激励推广人员主动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农户信息获取意识与能力,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向农户展示应用先进技术后的增产、增收效果,消除其顾虑。例如,在村庄公告栏张贴对比照片(使用生物防治与传统化学防治的水稻田产量差异),或组织农户参观示范田;针对老年农户,开展“一对一帮扶”,由年轻农户或推广人员协助其使用线上信息平台,逐步培养信息获取习惯[3]。

3.3 建立一体化信息共享机制

搭建统一信息平台,由政府牵头,整合农业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等多方资源,建立“水稻病虫害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平台涵盖技术库(先进技术介绍、操作视频)、预警库(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区域风险提示)、经验库(农户实践经验分享)、需求库(农户问题与技术需求)四大板块,实现信息实时更新与双向流动。例如,科研机构可在平台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农户可在经验库分享防治技巧,企业可根据需求库推送适配的农药、设备。推动主体协同合作,鼓励农业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形成“技术研发-推广-反馈-优化”的闭环。例如,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将技术转化为易于农户使用的产品(如预配好的低毒农药、简易诱捕器),并由企业配合推广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农业部门定期组织多方座谈会,收集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共同调整方案,确保信息在各主体间高效传递。

4 结论

总之,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制约技术落地、影响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根源在于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户能力不足及信息共享机制缺失。通过构建多元化推广渠道、加强推广队伍与农户引导、建立一体化信息共享机制,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提升技术推广效率。未来还需结合农业数字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索“大数据 + 物联网”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如智能预警、精准用药指导),从根本上打破信息壁垒,为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志龙.探析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J]. 农家参谋,2020(23):60-63.

[2]李敏.无公害水稻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及推广[J]. 棉花科学,2024(01):21-24.

[3]高德才;郭东华.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分析[J].河北农机,2024(0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