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在安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
宋玮
泸州市纳溪区烟草专卖局 646300
摘要:随着BIM、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日常安全管理必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数字赋能在安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切实提升各项工作的执行力,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关键词:数字赋能;安全;日常管理
1、目的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化、信息化深入日常生活,数字赋能随之成为赋予个人、组织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管理领域,数字赋能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它能提升安全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安全信息的迅速处理和反馈。其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精确分析大量安全数据,有效识别潜在风险。再者,数字赋能有助于优化安全资源配置,使企业或组织更好地了解并调整安全资源的分布。最后,它能增强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实时监控安全事件,快速做出响应,提高应对效率。总的来说,数字赋能对提高安全管理的效能和精度具有重大意义。
2、关于数字赋能在安全日常管理中应用的方面
2.1监测预警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和视频识别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例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因素,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十分严重。而通过计算机视觉和视频识别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比如,当某个设备的温度或压力超过预设的安全范围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发出预警,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2.2数据收集与分析:数字技术可以提高政府部门在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治理效率。这包括对城市信息、环境监测数据、社会舆情数据等进行协调分析,以支持决策制定。数字技术在提高政府部门的数据处理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城市信息管理、环境监测和社会舆情分析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政府可以实时收集交通流量、能源消耗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城市运行状况,预测和解决潜在问题,从而提高城市治理效率。
2.3应急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对于加快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应对和解决数字时代的新问题,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自然灾害预警为例,数字技术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气象、地质、环境等数据,我们可以建立精确的预警模型,提前预测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这样,相关部门就能够提前做好准备,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4多元主体治理:数字技术为应急管理的多主体治理模式提供了新渠道。通过技术赋能,可以广泛吸纳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应急管理流程,形成有效的多主体治理模式。以某次大型活动的安全应急管理为例,数字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展现了其强大的潜力。活动组织者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控和预警系统,实现了对活动现场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并自动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相关的应急管理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等多元主体。在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各方迅速响应,按照预先设定的应急预案和职责分工展开行动。企业利用其物资和资源优势,迅速调配所需的应急物资和设备;社会组织则发挥其专业特长,提供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等支持;公民则通过数字平台了解实时情况,提供线索和协助维护现场秩序。
2.5项目管理物联网系统:结合5G技术创建的项目管理物联网系统可以实现现场施工管理、资料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融合,提高数据整合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降低人力投入。
2.6城市应急管理:数字时代的城市应急管理需要将数字技术和城市应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以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交织挑战,保障公共安全。以某大型城市为例,该城市通过整合各类数字资源,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城市应急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具备实时监测、预警、响应和评估等功能,还能够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作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该平台能够快速调动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从而大大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综上所述,数字赋能在安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现代化治理、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一转型过程也伴随着挑战,如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人员技能匹配不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需要持续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加强人员培训,确保数据安全,以及推动政策和法规的完善,以确保数字赋能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安全日常管理之中。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
3.1 数字化转型的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势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的重要手段。首先,我们需要让员工深入了解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企业可以组织一系列关于数字化转型意义和发展趋势的培训课程,通过专家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员工对数字化转型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3.2 多渠道加强员工数字化转型应用培训,提升各条业务线的数字化转型能力,更好开展业务工作。
为了确保员工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企业应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如线上课程、线下研讨会、实操演练等,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学习需求。此外,企业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培训平台,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空间。
4、如何提升数字赋能在行业中的运用
4.1加强数字人才的培养。数字赋能的运用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推动,因此,企业应当加大对数字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包括开展内部培训、引进外部人才以及与高校合作等多种方式。通过培养一批具备数字化思维和技能的人才,为数字赋能的运用提供人力支持。
4.2提高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数字赋能的核心就是数字化技术,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力量,提高数字化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这不仅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还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赋能水平。
4.3加强跨界合作。在数字赋能的时代,单一的企业或者行业已经无法独立发展,需要与其他企业或者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动数字赋能的运用。例如,互联网企业可以与传统制造业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生产流程;金融企业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4.4建立健全的数字赋能应用体系。数字赋能的运用需要有完善的应用体系来支撑,包括技术平台、数据体系、安全保障等方面。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数字赋能应用体系,确保数字赋能的高效、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詹承豫,徐培洋.应急管理中技术赋能失灵的三种类型——基于双螺旋赋能机理的分析[J].长白学刊,2024,(01):34-44.
[2]张超,孔祥壮,杜雁霞,王娴,肖光明.各向异性Kelvin泡沫胞元高径比对其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J].空气动力学学报,2024,42(01):55-66.
[3]周利敏,邓安琪.数字平台赋能下的应急管理创新[J].贵州社会科学,2023,(06):91-99.
[4]刘晓倩.风险治理视角下数字赋能中越边境新冠疫情防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23.
[5]郭浩宇.区块链技术赋能海尔集团供应链金融的模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3.
[6]舒胜锋.公益类国有企业应急管理数字化改革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