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强国建设

作者

孟莉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 年)》做出“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 “三农” 工作的战略总纲,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的重要部署,强调要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已成为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引擎。

1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运用新发展理念、新生产要素、新生产方式和新产业形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绿色低碳等特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从历史发展规律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根本标准。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同样,一部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推动了农业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2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农业是弱质产业,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挑战。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持续加大对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门针对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专项资金,并建立资金使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资金高效利用。在税收政策上,对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绿色农业发展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降低其运营成本。在土地政策方面,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理的土地需求,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与方向,引导资源合理流动,避免盲目发展与同质化竞争,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 强化农业人才支撑,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要加快培育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人才队伍,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 一方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通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农村工匠等,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本土人才支撑。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大对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农业科研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农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化农业学科专业设置,培养一批高质量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加强农业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发展。

4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的瓶颈,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首先要聚焦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快突破种业、耕地、农机装备等领域的 “卡脖子” 技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推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其次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有效对接。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让农民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广大农村地区落地生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5 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能够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农业附加值,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和精度,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产品;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鼓励发展农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认养农业等新模式,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的同时又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综合效益。要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让农产品能够直接触达消费者,纵向延伸产业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要加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要加大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订单农业、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6 结论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是时代赋予农业领域的全新机遇与使命。政策支持搭建起稳固坚实的发展框架,人才培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活水,科技创新的利刃不断划破传统农业的边界,产业融合则为农业添上多元发展的羽翼。在这诸多要素的紧密协同下,我国农业迈向“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新阶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愿景,而是正稳步走来的现实。我们坚信,随着各方力量持续汇聚、各项举措深入落实,农业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绽放耀眼光芒,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将在广袤大地上徐徐展开,为国家繁荣昌盛筑牢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林万龙、董心意.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若干思考[J].社会科学文摘 . 2025 (01)

[2]曾梦宁.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J].中国金融家 . 2025 (03)

[3]马尤翼、赵婧.让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强劲引擎[N].各界导报.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