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创新让探究更有效

作者

李军

云阳县民德小学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探究意识的关键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路径,让探究更加有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旨在探讨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意义及路径,以期为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创新路径

在知识的海洋中,小学科学不仅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更是点燃他们心中科学梦想的火种。然而,如何让科学梦想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创新,作为时代的主旋律,为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教学,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未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意义

(一)点燃探究热情

创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当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未知的科学家时,他们的学习动力将大大增强[1]。这种基于兴趣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还能培养他们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教学效果

创新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复杂的知识体系变得条理清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科学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和观察,既安全又高效;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增强科学素养

创新的小学科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获取,更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论等科学方法;通过讨论、辩论等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关注科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些都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生动情境导入,激发思维火花

情境教学强调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模拟真实或贴近生活的场景,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生动化。当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时,他们能够迅速感知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能够发出不同声音的日常物品,如音叉、鼓、橡皮筋等,并布置一个“声音探索角”。上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入“声音探索角”,让他们自由探索并尝试让这些物品发出声音。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让这些物品发出声音,但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开展小组合作,共筑智慧桥梁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鼓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围绕共同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解决问题。同时,小组合作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补性,通过思想的碰撞和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以“设计制作小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辆小车的设计制作任务。在小组内,学生可以共同讨论设计方案、分配任务、收集材料并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的动力来源、结构设计、稳定性等关键因素,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来优化小车的性能。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间的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经验,并从中汲取他人的优点和建议。

(三)打破学科界限,拓宽科学视野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跨学科整合,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融合,形成综合性的学习体验[2]。通过设计跨学科的探究活动或项目式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和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以“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故事讲述和互动游戏,引导学生了解食物从嘴巴进入,经过食道到达胃,再被小肠吸收营养,最后残渣进入大肠排出体外的过程。同时,结合健康教育,讨论不同食物对身体的益处,如蔬菜水果富含的维生素帮助身体成长,水的重要性以及均衡饮食对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积极影响。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小食物”和“消化小卫士”,在趣味中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理解,并培养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创新让小学科学教学更加生动、有效且富有意义。通过生动情境导入、开展小组合作以及打破学科界限等创新教学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并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未来,小学科学教育应继续坚持创新理念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任卫华.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J]. 第二课堂(D), 2024, (07): 8-9.

[2]吴卫华. “双新”背景下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新实践 [J]. 现代教学, 2023, (23):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