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作者

曾文碧

平阳县中医院 浙江温州平阳 325401

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展开调查,分析临床运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在平阳县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选择,将2023.01-12期间的74例患者予以分组干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为37例的对照组(中频脉冲电刺激)、37例的观察组(对照组疗法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的BI指数、NIHSS评分和FMA评分,相较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康复干预,将中频脉冲电刺激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频脉冲电刺激;康复训练;脑梗死;偏瘫

偏瘫作为脑梗死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神经等方面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以强制性康复治疗为主,常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疗法,对患者的偏瘫肌肉进行刺激,来引起肌肉收缩,以此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予以相应的康复锻炼,更利于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1]。为此,本文选取近年本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展开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平阳县中医院2023.01-12期间,选取收治的7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每组患者均占37例。对照组患者男、女分布为21例、16例,年龄集中分布60岁-78岁,平均(68.85±5.07)岁,偏瘫部位:左侧占19例、右侧占1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区间处于61岁-77岁,平均(68.29±4.91)岁,偏瘫部位:左侧和右侧比例为20/17。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通过分析对比差异性,均无显著区别,具备研究可比性,没有统计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针对研究项目展开审核后予以批准。

纳入标准:入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伴有一侧偏瘫;自愿配合临床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加入。

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受损;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合并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二次脑梗;合并恶性肿瘤等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启动中频脉冲设备,在患者的瘫痪肌肉部位皮肤表面,粘贴电极片,脉冲宽度为50ms,刺激电流强度为12mA,刺激强度为20Hz-50Hz,循序渐进增加强度,直至患者的肩膀弯曲、肘部、手腕及手指出现完全伸展,持续5min,间歇5s,一天一次,每次20min[2]。

1.2.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予以患者康复训练,措施包括:①调整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对患者进行床上的被动训练,如上肢肩关节被动外展、内收、上举和后伸、内旋和外旋等;肘关节的被动屈伸;腕关节的被动掌屈、桡侧偏和尺侧偏;指关节的被动屈伸、对指和对掌;下肢髋关节的被动屈伸、内旋和外旋;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被动屈伸。②当患者的肌肉力量逐渐恢复后,对患者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如关节控制训练、坐位平衡和站立平衡训练、关节抗阻训练、行走及爬楼训练、生活能力训练(穿衣、刷牙、吃饭及如厕等)。③在康复训练期间,需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度,合理把控训练的强度与时间,最宜为训练30-40min,一周3-4次,同时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坚持遵医锻炼[3]。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①日常生活能力:参照BI指数(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如厕、穿衣、走路、修饰等方面,共计100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得分呈正比;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参考NIHSS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标准为<7分即轻度损伤、7-14分即中度损伤、>14分即重度损伤,得分越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③肢体运动功能:参考FMA(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价患者上肢、下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项研究涉及的数据,由SPSS23.0统计软件作分析对比,检验计量资料行t( )描述各功能评分,检验计数资料行X2,(n,%)描述,统计意义差异标准: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

见下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临床干预前,相比BI指数、NIHSS评分和FMA评分,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临床干预后,两组相较下明显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中频脉冲电刺激作为非侵入性的一种康复手段,利用神经细胞的电兴奋性,刺激支配偏瘫肌肉,对相应的皮质环路加以激活,来恢复中枢损伤后的神经肌肉,以此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利于患者完成肌肉收缩,但单一治疗的疗效较为缓慢。

康复训练主要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予以相应的锻炼指导,在患者肌肉张力及肢体协调性提升方面的作用较大,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为此将康复训练配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可达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文研究数据可见:通过对患者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I指数、NIHSS评分和FMA评分均要比对照组各指标评分更优,(p<0.05)。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予以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具有积极改善作用,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廖杨平,韦小艳,张津源,蒋珏玮,黄荣,赵英姿.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5):227-229.

[2]张晓晓.针刺夹脊穴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神经传导功能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05):875-877.

[3]彭闪闪,郭志勇,李世超,赵爽,刘春林,徐祥辉,陈惠云.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老年医学研究,2021,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