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智慧校园环境下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作者

李燕勤

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发展,我们逐渐步入到数智时代,通过借助数字智能化技术,能够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产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在智慧校园构建大背景之下应该有效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更好地与智慧校园建设相对接,提高图书馆对广大师生群体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满意率,充分发挥图书馆应有的职能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智慧校园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对策,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智慧校园;图书馆;建设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创新与发展对我们的生产和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其中数字智能技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最为突出。数字智能技术和相关设备的有效推广和应用,使信息数据的阅读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阅读逐渐由传统纸质阅读向着移动数字化阅读转变,阅读行为也逐渐趋于碎片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大背景下通过将移动信息和数字技术引入到高校图书馆中,不仅可以拓展图书馆的知识信息传播途径传播范围,同时也能够对相关服务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当前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校园构建背景之下,其服务边界和服务质量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就需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目标,做好统筹规划,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图书馆在智慧校园构建背景下的升级转型。

一、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高效信息化教育

智慧校园环境能够推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图书馆可以实现智能化的资源管理和用户服务,并精准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图书馆通过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可以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书籍、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选择,还可以与其他教育资源平台对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资源。此外,智慧校园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尤其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历史和兴趣,为其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智能化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电子阅览室和移动图书馆等服务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和利用图书馆资源。

(二)有利于优化资源服务,提高图书馆管理效能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可以准确把握读者的需求和行为偏好,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智能推荐系统,向读者推送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书籍的自助借还、智能盘点和资源共享,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管理效能,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元化的资源服务平台,整合馆内外资源,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三)有利于拓展图书馆功能

随着智慧校园的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图书馆不仅是一个知识储存和传播的场所,还是一个学术交流和创新的平台。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图书馆内部可以建立在线学术社区,组织线上线下的学术研讨会和讲座,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可以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建立创新空间和实验室,为师生提供创新实践和创业支持,也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和公益服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有利于引领图书馆变革,提高高校竞争力

在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不仅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创新和升级,也是对高校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可以提升高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增强高校的竞争力,还能够为高校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加分,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教育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引领者。

二、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对策

(一)优化馆藏资源,构建智慧图书馆

在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需要进行全面优化,以满足师生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图书馆应加强对数字资源的引进和整合,丰富电子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学术资源平台的合作,提升馆藏资源的质量和覆盖面。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图书馆应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进行资源互通,形成资源共享网络,并注重资源的动态更新和淘汰机制,定期评估馆藏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时引进新资源,淘汰陈旧、低使用率的资源,确保馆藏资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注重提升服务,打造智慧体验

智慧图书馆不仅在于资源的优化,更在于服务的提升,高校图书馆应以读者为中心,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实现个性化推荐、智能问答、自动化借还书等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提升师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此外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依托读者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术交流等,增强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提升读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三)创新空间设计,营造智慧环境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智慧环境的营造,图书馆需要注重空间设计的创新,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提升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一方面图书馆应设立自习区、讨论区、休闲区、创客空间等多功能区域,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注重宜人的环境设计,通过增加自然光照、优化通风系统、配置舒适的家具等提供舒适的阅读和学习环境,最后一方面,图书馆还应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和调控图书馆内的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提供最佳的使用环境,还可以引入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建设绿色、低碳的智慧图书馆。

(四)加强技术赋能,助推智慧升级

高校图书馆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有利于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升级,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图书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调配和精准化服务。加强与信息技术公司的合作,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可以实现智能推荐、智能检索等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区块链技术,图书馆可以建立资源追踪和版权保护机制,确保资源的安全和合法使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图书馆能够提供虚拟浏览、虚拟学习等创新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智能技术,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近些年各个领域研究的热潮。智慧校园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将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智慧化的高度融合环境,通过应用各种智能化的服务平台,能够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进行有效融合相、较于传统的校园管理更加简便、更加高效、更加合理。在智慧校园构建背景之下,就需要图书馆认识到现代数字智能技术对生产生活的改变,要借助智慧校园的建设契机,推进数字化图书馆智能化图书馆的有效建设,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转变传统服务模式和服务方法,切实提升高校图书馆师生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昕,高珑,王祥伟.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19):121-122.

[2]孙克雨,姜尧鹏,张雪梅.共情教学语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定向输出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12):57-61.

[3]安文婧.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创新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40(10):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