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班主任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角色与策略
徐慧娟 冯忠宝
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00
摘要:校园欺凌作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环境的重大问题,其防治工作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在校园欺凌防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德育班主任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角色定位,探讨其有效防治策略,旨在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德育班主任、校园欺凌、防治策略、心理健康。
一、引言
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校园欺凌现象在中职学校日益凸显,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德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其角色定位与应对策略对于防治校园欺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德育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出发,系统阐述其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策略与实践路径。
二、德育班主任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角色定位
(一)担当预防教育倡导重任
德育班主任,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核心引领者,其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首要角色是预防教育的倡导者。班主任需充分利用日常班会、德育课程等教育平台,深入浅出地讲解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性,教授学生识别欺凌行为的技巧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坚固的自我保护屏障。同时,班主任还应致力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际交往模式,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从根本上遏制校园欺凌的滋生土壤。
(二)践行早期干预实施职责
在面对校园欺凌的潜在萌芽时,德育班主任需展现出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感,切实履行早期干预的实施职责。通过细致入微的日常观察、与学生之间的深入沟通交流,班主任应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对可能出现的欺凌行为进行及时的预警和干预。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灵活运用专业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调整心态,从而有效避免欺凌事件的进一步升级和恶化。
(三)承担事件处理协调角色
一旦校园欺凌事件不幸发生,德育班主任需迅速转变角色,成为事件处理的协调者。班主任应全面、客观地了解事件经过,细致收集相关证据,确保事件处理过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班主任还需积极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事件的处理中来。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对欺凌者则进行严肃的教育和适当的惩戒,以儆效尤。
(四)促进家校合作共育环境
家庭教育在防治校园欺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德育班主任应主动承担起促进家校合作的重任,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机制。班主任应向家长普及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防范意识;同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培养,从而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深化德育引领示范作用
除了上述角色外,德育班主任还应不断深化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班主任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同时,班主任还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德育班主任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策略与实践
(一)培育反欺凌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微观体现,对于防治校园欺凌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德育班主任需致力于培育一种反欺凌的班级文化氛围,通过精心策划的反欺凌主题班会,让学生深刻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性,以及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性。制定详尽的反欺凌班规,明确界定何为欺凌行为,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从而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建立正面的相互监督机制,倡导同学间的友爱互助,以此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为防治校园欺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校园欺凌的关键环节。德育班主任需具备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能够敏锐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识别并干预潜在的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教授学生有效的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技巧,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针对有心理问题或欺凌倾向的学生,班主任应实施个别化辅导计划,通过深度对话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视问题,学会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挑战,从而避免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实施个性化管理与关怀策略
鉴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德育班主任需采取个性化的管理与关怀策略,以应对不同学生的特定需求。对于性格内向、家庭背景复杂等易成为欺凌对象的学生,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与心理慰藉,通过定期的一对一谈心,以及安排同伴结对帮扶,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社交技能。而对于存在欺凌行为的学生,班主任则需深入探究其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家庭环境、心理压力等,制定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方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构建家校共育的反欺凌网络
家校合作是防治校园欺凌不可或缺的一环。德育班主任需积极构建家校共育的反欺凌网络,通过定期召开的家长会,以及深入的家访活动,向家长传达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及防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反欺凌工作,如参与校园安全巡逻、提供家庭教育支持等,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通过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得到充分的保护与支持。
(五)完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构建
校园欺凌防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德育班主任应积极参与校园欺凌防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工作,推动学校制定全面、细致的欺凌防治规章制度,以及应对欺凌事件的应急预案。同时,班主任还需与学校其他教职工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状态,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欺凌问题。通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形成防治校园欺凌的强大合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此外,班主任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以及差异化管理与关怀策略的持续优化,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校园安全感。
(六)开展持续性评估与反馈改进
德育班主任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性的评估与反馈改进。班主任应定期对班级的反欺凌工作进行评估,包括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个性化管理与关怀策略的实施情况等,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基于评估结果,班主任应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策略,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保防治工作的持续优化和提升。同时,班主任还应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评估过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不断进步。
四、结论
校园欺凌防治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明确角色定位、制定有效策略并付诸实践,德育班主任能够为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本文深入分析了德育班主任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角色定位与策略实践,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鞠永丽.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多维实践[J].新教育,2024,(14):109-110.
[2]陈瑞芬.L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