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研究:以“秸秆利用+养殖过腹还田”为例
陈星余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开州区实施的‘秸秆利用+养殖过腹还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详细分析了其技术要点、实施措施、具体实践案例及取得的成效,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模式有效提升了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减轻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引言
开州区位于渝东北三峡库区与秦巴山脉交会地带,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和广阔的畜牧业发展空间。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秸秆资源的处理与利用问题日益凸显。传统处理方式如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探索高效、环保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对于开州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开州区农业生产规模庞大,秸秆资源丰富。然而,传统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开州区实施的‘秸秆利用+养殖过腹还田’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技术要点,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并探讨该模式在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模式概述
2.1 模式名称
秸秆利用+养殖过腹还田。
2.2 模式内容
该模式通过秸秆饲料化利用与畜牧业相结合,形成种养循环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具体内容包括秸秆收集与储存、加工处理、饲料化利用以及粪便资源化利用等环节。
三、技术要点与工作措施
3.1 技术要点
3.1.1 秸秆收集、储存与加工处理
利用专业机械设备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对秸秆进行统一收集,并运至指定的收储站点进行集中储存。收储站点需具备良好的通风、防潮条件,以保证秸秆质量。根据养殖需求,对收集到的秸秆进行粉碎、青贮、氨化等加工处理,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
3.1.2 饲料化利用与粪便资源化利用
加工处理后的秸秆直接供应给养殖场或养殖户作为牲畜的饲料,减少对传统粮食饲料的依赖,降低养殖成本。牲畜食用秸秆饲料后产生的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制成有机肥料返还农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培训、资源调查和项目建设等工作措施,确保模式的顺利实施。
3.2 工作措施
3.2.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秸秆利用工作,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3.2.2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印刷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举办技术培训会等方式,提高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3.2.3 加强资源调查
对全区秸秆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台账,为科学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3.2.4 加强项目建设
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建设秸秆收储运加工点,购置加工设备,促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示范和推广。
四、深入分析与技术细节
4.1 秸秆收集与储存技术的优化
引入先进的机械化收集设备,如联合收割机配备的秸秆切碎装置和秸秆打包机,实现秸秆的自动化收集与打包。在储存站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秸秆质量。
4.2 秸秆加工处理技术的创新
研发多种秸秆加工处理技术,如青贮、氨化及微生物发酵等,以满足不同畜禽的饲料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研发多种秸秆加工处理技术,如青贮、氨化及微生物发酵等,以满足不同畜禽的饲料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同时,实施精准管理措施,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和畜禽种类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并定期监测畜禽的生长状况和饲料消耗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
4.3 饲料化利用的精准管理
实施精准管理措施,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和畜禽种类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通过定期监测畜禽的生长状况和饲料消耗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
4.4 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
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将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粪便的就近还田利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五、具体实践案例与成效分析
5.1 实践案例:开州区艳鑫牧业养殖场的秸秆饲料化利用
重庆市开州区艳鑫牧业养殖场位于开州区厚坝镇石龙村4组,成立于2015年3月,主要从事肉牛养殖、繁殖和销售,现存栏肉牛180头,养殖场附近粪污消纳地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可综合利用作为畜禽饲料。
该业主实施申请了财政补助资金,购置了秸秆处理设备,扩建了青储饲料仓库,艳鑫牧业养殖场基本实现了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链条,首先是沼液经过沼气池发酵后进入存储池,然后通过养殖场修建的管道免费输送到周边农户的农田里面,远一点的农户就靠业主的沼液运输车免费运输到农田里面,农户只需要把收获后的秸秆免费送给业主即可。农户还把自己空余的田地免费给业主进行皇竹草种植,扩大了牛青贮饲料的来源。牛粪经过发酵后加工成有机肥(该业主取得了有机肥肥料登记证),其生产的商品有机肥为50斤一包,给农户2包自产有机肥换取农户的秸秆一车(约为2吨),农户只需要把秸秆收拾好后放在公路边即可,上车和运输秸秆都是业主自己承担。生产的有机肥对外销售价格900元每吨,每吨有200元左右的利润,其不仅消纳周边秸秆,还消纳紫水豆干每天生产产生的豆渣的3吨、自己烤酒产生的酒糟等废弃物。一头牛每天都需消耗农作物秸秆20公斤,替代以前投喂的酒糟,每天节约饲料开支近1000元,每年可消纳各类农作物秸秆2500余吨,农作物秸秆利用饲料化助力业主年节本增收30多万元。
5.2 成效分析
通过实施“秸秆利用+养殖过腹还田”模式,开州区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环境改善: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经济效益:秸秆饲料化利用降低了养殖成本并提高了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生态效益:粪便资源化利用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土壤肥力的提升。
4.社会效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六、挑战与对策
6.1 面临的挑战
尽管开州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以下挑战:
1.秸秆收储运体系尚不完善:收集、储存和运输成本较高。
2.加工处理设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设备和技术尚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
3.粪便资源化利用的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和政策支持。
6.2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开州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降低收集、储存和运输成本。
2.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秸秆加工处理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水平,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
3.建立健全粪便资源化利用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促进粪便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4.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工作:提高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技术水平,推动该模式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亮,汪春,孙海天,等.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7,(8).
[2]刘诗吟.农村秸秆'变身记'——玉门市农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综述[J].江苏农业.2021,(5).
[3]彭珍凤,陈杏华,查跃华.农村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09,(2).
[4]宋淑珍;,宫旭胤,刘立山,玉米秸秆饲料用品质调控研究综述[J].寒旱农业科学.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