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视角下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的实践要点分析
李佳钰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老城区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开放的沟通平台,鼓励居民分享看法和需求,确保改造方案贴近居民生活。同时,设计团队注重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合理绿化和休闲设施设置,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噪音,使老旧小区变得更宜居,还可以融入智能技术,提升空间的功能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引言:老城区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基于城市更新视角下,对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并注重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功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不仅能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功能,还能激发社会文化活力,促进社区和谐及居民凝聚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老城区公共空间的特点与需求分析
(一) 老城区公共空间的特点
老城区公共空间通常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多样化的空间形态。首先,这些区域往往保存着丰富的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巷,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其次,老城区的公共空间通常是社区活动的中心,居民之间的互动频繁,体现了浓厚的邻里关系。此外,老城区的公共空间布局相对紧凑,行人友好,适合步行和社交活动,增强了人们的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在功能上,老城区的公共空间往往融合了休闲、商业和文化活动,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老城区面临现代化和城市发展的挑战,需要在保护历史文化和提升生活品质之间找到平衡。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老城区的公共空间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促进社会交流与文化活动。
(二)居民对老城区公共空间的需求
1.布局休闲与社交空间,促进邻里关系
居民期望拥有充足的公园、广场和休闲区域,以便家庭聚会、朋友社交和社区活动,这些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场所,还能促进邻里关系,增强社区的归属感,营造和谐、友好的生活环境,让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2.优化步行和自行车道,减少交通拥堵
居民希望改善步行和骑行条件,期待建设更安全的步道和自行车道。同时,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提升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并减少交通拥堵,营造更清新、更环保的城市环境[1]。通过改善交通设施,居民的出行方式将更加多样化,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3.改善绿化和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视觉美感
人们日益关注城市的绿化和生态环境,希望老城区能增加更多绿地、花坛和植被,绿色空间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还能提升城市的视觉美感,为居民提供放松和休闲的场所。通过增加绿化,城市将变得更加宜居,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增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4.增加文化和艺术空间,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老城区的居民希望增加更多文化设施和艺术空间,如图书馆、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场所,这些文化设施能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激发居民的创造力和艺术兴趣。通过促进文化活动,居民将享受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活力,打造更具文化魅力的居住环境。
二、城市更新视角下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的实践要点
(一)强化居民参与,提升环境质量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老城区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应注重居民参与,以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活体验。首先,建立开放的沟通平台,通过定期召开社区会议、开展问卷调查和在线反馈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改造设计过程,能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确保改造方案更符合实际需求[2]。例如开展跨界融合,对老城区公共空间设置艺术涂鸦墙,居民可在指定区域进行艺术涂鸦,增强空间环境艺术性。其次,合理绿化,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和树木,能确保绿化效果持久且维护成本低。如与绿化专业进行协同规划设计,打造公共空间绿色人文景观,如设计市花造型、城市吉祥物植物造型等,丰富空间景观内容。同时,合理布局的绿植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微气候,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此外,增设休闲设施,如设置长椅、步道、健身器材等设施,能丰富公共空间的功能,鼓励居民进行户外活动,提升社交互动,为居民提供更为丰富的活动体验,促进身心健康。
(二)融入先进技术,推动无障碍设计
老城区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需要融入先进技术,以推动无障碍设计和提升居民的安全感与便利性。第一,整合智能照明系统,系统能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耗,并根据环境光线变化自动调节亮度,确保夜间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同时,适当的照明设计还能提升夜间出行的安全感,减少潜在的事故风险。第二,引入智能监控摄像头,有效增强公共区域的安全监控,监控设备不仅能实时监控公共空间的安全情况,还能通过智能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警报,有助于营造更安心的公共环境,让居民放心使用这些空间。第三,设计无障碍设施是推动公平与便利使用的核心,如无障碍坡道、宽敞的人行道和清晰的标识系统,确保各类居民(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都能轻松使用新改造的公共空间,既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又能增强社区的包容性,使每位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共空间带来的便利与乐趣,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使用体验。
(三)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连通性和流动性
为有效优化老城区公共空间布局,可规划设计口袋公园,通过合理利用微小空间形成点状的空间分布体系,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休闲场所。同时通过科学规划道路设计,确保行人通行无障碍,可以大幅提升居民的出行体验,如设计连续、宽敞的人行道,配备无障碍通道和安全过街设施,能有效引导人流,减少交通冲突,促进行人与非机动交通的顺畅交互。再增设自行车道和停车位,为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合理规划自行车道网络,鼓励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3]。同时,增设停车位,尤其是在商业活动频繁的区域,将方便居民和游客的车辆停放,避免因找车位造成的交通拥堵,提升整个区域的流动性。此外,设计明确的指示标志和路线图将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的实用性,这些指示标志应清晰可见、易于理解,能帮助居民和游客快速找到目的地,了解周边设施和交通方式,增强空间的功能性,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营造更加友好的公共环境。
结束语:
在城市更新视角下对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要点分析,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对城市文化和社区活力的重塑。通过强化居民参与、融入先进技术、优化空间布局以及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等,能创造出既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又保留历史记忆和社区特色的公共空间。未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城市更新和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参考文献:
[1]陈欢.城市更新背景下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思路研究[J].居舍,2023,(03):146-149+161.
[2]刘晶,夏瑞瑶,赵倩.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老城区更新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02):150-152.
[3]魏帆,雷钦.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城区改造策略研究——以肇庆市府城复兴项目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0):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