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艺术类专科大学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作者

钟莎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摘要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广泛应用。艺术类专科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其学习需求。本文基于多模态理论,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利用视频、音频、图像等多模态资源提升学习效果。研究通过教学实验和数据分析评估该模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多模态混合式教学能增强学习互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本研究为艺术类专科公共英语教学提供创新路径,促进教学模式优化。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混合式教学,艺术类专科公共英语

1. 引言

公共英语课程在艺术类专科学习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增强其跨文化沟通能力。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难以满足艺术类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表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风格更倾向于视觉化、情境化和实践导向,因此,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群体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Wu, 2020)。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基于多模态理论构建适用于艺术类专科生的混合式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框架,结合音频、视频、图像等多模态资源,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教学实验和数据调查。选取艺术类专科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混合式教学,并通过学习行为数据、问卷调查和测试成绩评估其有效性。本研究将为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优化路径,促进艺术类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

2. 理论基础

多模态理论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图像、音频、视频等符号系统在话语交际中的协同作用(张钿等, 2023)。多模态话语分析认为,语言学习不仅依赖文本,还涉及视觉、听觉等多种模态的交互,这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利用视频增强听力训练、通过图像辅助词汇学习,以及结合音频进行语音纠正(雷茜, 2022)。

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利用数字资源和面对面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学习体验。其优势包括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进度调整学习节奏;促进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增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质量(许艳丹等, 2020)。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并能通过数字化手段追踪学习进度,提升教学效果。

多模态理论与混合式教学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多模态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例如通过在线讨论、互动视频和虚拟现实技术增强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此外,多模态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不同感官途径获取信息,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使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和高效。研究表明,在公共英语课程中,结合多模态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实践能力,尤其适用于艺术类专科生(张德禄, 2015)。

3. 艺术类专科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需结合线上与线下的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多模态资源的优势。线上教学依托超星、学习管理平台(EQ)和微课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课程内容。超星平台可提供系统化的英语学习资源,EQ用于管理课程任务和学习反馈,而微课则通过短视频讲解重点内容,提升学习效率。线下课堂采用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和实践训练等方式,使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例如,教师可设计艺术类相关的英语任务,如艺术展览介绍、作品评论和国际交流模拟,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学习评价体系需要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包括在线讨论、课堂互动、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数据分析,教师可通过学习管理平台监测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如观看视频时长、互动频率和作业提交情况。终结性评价不仅包括期末考试,还应结合口语测试和项目展示,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此外,教师可利用数据分析手段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其提供个性化反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张德禄, 2015)。本模式的构建能够优化公共英语教学,增强艺术类专科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其国际化交流水平。

4. 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本研究在本校艺术类专科学生中开展教学实验,选取12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实验组采用多模态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实验周期为16周,重点考察两种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

数据收集包括课堂观察、在线学习数据记录、问卷调查和测试成绩分析。学习管理平台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在线课程平均访问次数为68.3次,远高于对照组的21.5次,表明混合式教学能提升学习参与度。问卷调查(n=120)显示,82.4%的实验组学生认为该模式提高了学习兴趣,而对照组仅为46.7%。语言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听力平均成绩提高了21.6分(满分100分),口语提高了18.2分,而对照组分别提高10.4分和8.7分,表明混合式教学在提升听说能力方面更具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多模态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升艺术类专科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然而,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缺乏自律,导致线上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存在差异。未来应强化学习监督机制,优化个性化学习反馈,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5.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探讨了多模态理论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对艺术类专科公共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尤其在听力和口语方面表现突出。多模态资源的运用,如视频、音频、文本等,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直观,提升了课堂互动和学习兴趣。此外,该模式特别适用于英语基础较薄弱、偏向视觉化和实践导向学习风格的学生,为艺术类专科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优化方案。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对象仅限于本校艺术类专科学生,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次,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因人而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并引入AI智能分析,以精准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利用多模态数据优化学习评价体系,例如结合语音识别技术分析口语表达质量,将有助于提升教学反馈的精准度和实时性。本研究为艺术类专科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Wu, S. (2020). Multimodal approach to teaching English in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4(7).

雷茜, 张春蕾. (2022). 英语课堂教学的模态调用研究——多模态教学文体学视角. 外语与外语教学, (3), 73-84.

许艳丹, 郭红霞, 贾默. (2020). “混合学习模式”下公共英语多模态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10(3), 80-84.

张德禄. (2015).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钿, 任杰, 李新爱, 王婉怡. (2023). 多模态话语研究综述. 现代语言学, 11(11), 5327-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