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端装备制造业区域集聚测度研究

作者

李密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莱阳 265200

摘要: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运用锡尔指数计算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度,并基于东、中、西三大地带对集聚总差异分解为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结果表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具有地域不均衡性,集聚差异呈波动型变化,地带内东部集聚差异尤为明显,说明地带内差异是造成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因此,想要从整体上减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差异,必须重视地带内的差异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 锡尔指数

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由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卫星制造与应用业、海洋工程设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设备制业、智能机器设备制造业等五大细分领域组成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未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经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等特点。目前,我国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战略性产业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一定区域内集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区域内高端装备制造资源的有效配置,乃至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是否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减小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差距,优化其空间布局,对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乃至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发展现状

战略性新兴产业源自于传统产业,是基于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国家重点军工科研所、及大型国有企业资源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且能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少部分产业。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由于对工业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分布格局与国家分布的工业基地有较大的契合度。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分布已成雏形,东部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核心,中西部重点城市快速发展的产业布局。但部分地区存在政府盲目给政策、盲目给项目,导致区域内产业趋同化严重,部分产能消耗过剩,非正当竞争激烈。

国内学者运用不同的测度方法从总体上剖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差异,但尚未对某个产业领域进行具体分析。本文运用锡尔指数测算高端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就测算结果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2测度方法

锡尔指数是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之间收入差异的指标,一般指数值越大差距就越大。本文选取锡尔指数来衡量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区域集聚度,主要考虑到其优点是能够分解子样本的特性,比如总差异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因而能够科学合理地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差异进行量化测度分析。其计算公式:

其中,表示测度指标,表示省、市的相应指标,表示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区域平均集聚度,表示省、市的制造业产值占全国制造业产值比重。根据锡尔指数原理,值越远离零时,高端装备制造业区域集聚差异就越大,即高端装备产业在各省、市的区域集聚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反之,值越接近零时,高端装备制造业区域集聚差异就越小,即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各省、市的区域集聚较为均衡,资源配置相对合理。

通过锡尔指数可以将全国总体集聚差异按照不同区域进行一级分解。把我国按照传统经济地带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集聚差异分解为东中西地区间的集聚差异和东中西地区内各省市之间的集聚差异,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各地区间指标的差异,表示地区内各城市指标之间的差异,则表示相应的第区域制造业产值占全国制造业产值的比重,表示区域省制造业产业占区域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则表示区域所评价指标的平均值,表示区域省所评价指标的值。,之和即为总差异。

3 集聚水平测度分析

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产值或增加值数据可获得性基础上,选取我国31各省市内的高端装备产业范畴的行业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测算依据。根据锡尔指数选取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作为反映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指标,对其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对三大地带进行分解。

按照式2测算的具体结果,可以直观反映出2011-2015年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地区间的集聚差异变化和地区内集聚差异的变化。地带内的锡尔指数和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锡尔指数的数值大小非常相近,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这表明地区内集聚水平对全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与此同时,反映地带间的锡尔指数与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锡尔指数虽数值不相近,且其指数小于地区内的指数,但仍然存在一致性变化趋势。在三区域中,东部的锡尔指数数值最高,且与全国和地区内锡尔指数的变化趋势保持高度一致,从整个观测期来看,西部近年集聚差异逐年上升,说明国家向西部重点城市进行产业战略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集聚状态,中部的锡尔指数数值变化不大,但与地带内锡尔指数变化趋势相似。说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区域集聚有明显的区域集聚不均衡、域内资源配置不合理,且东部是带动区域和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

为更精确地判断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地带构成,对上述各项指标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差异的贡献度进行测算,由结果可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差异化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的集聚差异,它的整体集聚水平差异的贡献度超过了77%,而地带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说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区域集聚不均衡,区域内资源配置不合理。东部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高度集聚的区域,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山东是带内集聚差异最大的省市,其中广州和江苏锡尔指数最高,说明东部地区带内省份之间发展很不均衡;中部地区集聚差异表现较为明显的是湖南、湖北;西部地区带内集聚差异较为突出是重庆、四川。总之,东部各省份的域内差异对整体差异的影响原比中西部显著,中西部整个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单凭个别省市该产业的集聚优势不足以得到提升,所以整体集聚水平表现比较平稳。

4 结论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区域集聚发展模式呈波动型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和集聚不均衡性,东部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高,中西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优势不明显。结合锡尔指数一级分析,我国高端装备业集聚水平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带内的差异,且东部在产业集聚差距中的贡献率最高,主要由于东部整体经济发达、区域优势明显,带内已形成大大小小的产业集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地区内的集聚差异是解决整体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差异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可通过加强宏观引导、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塑造特色优势、加强域内资源融合;推进区域分工、建立合作联盟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完善产业供应链条等方面应制定出相应的、更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王欢芳,何燕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路径探讨[J].经济纵横,2012,(10):45-48.

唐铁球.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J].求索,2015,(12)∶10-14.

邓桂枝.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测度及其适应性研究[J].经济问题,2012,(7)∶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