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质量检验流程中的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探讨

作者

向华喜

东安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425900

引言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市场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为负责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机构,质量检验是其履行监管职责、把控产品质量关的关键手段,能够对市场流通及生产环节的产品进行监督和把控,及时发现和处置质量问题。然而,质量检验流程本身并非完美无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导致不合格产品未能被有效识别,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市场秩序。因此,深入研究质量检验流程中的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对于提高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效能、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质量检验流程风险识别概述

(一)质量检验流程风险识别的重要性

质量检验流程风险识别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防控风险的首要环节,它能够帮助监管部门提前发现质量检验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通过准确识别风险,监管部门可以避免因检验结果不准确导致的监管失察,减少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风险,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有效的风险识别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提升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二)质量检验流程风险识别的基本原则

质量检验流程风险识别应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动态性和科学性原则。全面性要求对质量检验流程的各个环节、涉及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排查,不遗漏任何潜在风险,确保监管无死角;系统性强调将质量检验流程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从整体上把握风险态势;动态性是指风险识别工作应随着产品技术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监管要求的调整持续进行,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适应监管工作的新需求;科学性则要求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确保风险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质量检验流程中的风险类型及分析

(一)人员操作风险

在质量检验流程中,人员操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人员操作风险也较为突出。一方面,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检验人员可能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理解不透彻,导致在检验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如测量不准确、检验方法选择不当等。另一方面,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如果检验人员工作疏忽、敷衍了事,可能会漏检一些关键质量指标,或者对不合格产品误判为合格产品。此外,人员的疲劳作业、情绪波动等因素也可能干扰正常的检验工作,增加操作风险,进而影响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二)设备管理风险

质量检验设备的性能和状态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设备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以及设备校准不准确等方面。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检验设备可能会出现零部件磨损、性能下降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修复,会导致测量误差增大,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部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下属的检验机构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重视不足,没有制定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导致设备故障频发,不仅影响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可能因设备故障导致检验数据丢失或错误,影响监管决策。

(三)方法标准风险

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检验方法和标准未能及时更新,可能会导致一些新出现的质量问题无法被检测出来。此外,不同的检验方法可能会对同一产品的质量指标得出不同的检验结果,如果监管部门在选择检验方法时缺乏科学依据,或者对多种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认识不足,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不同检验人员对同一标准的应用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统一性,不利于监管工作的公平公正开展。

三、质量检验流程风险防控机制构建

(一)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防控风险的基础。监管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质量检验操作规范,明确检验流程的各个环节、操作步骤以及质量标准,确保检验人员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同时,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责任制度,明确每个检验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责任追溯,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应建立质量检验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记录、存储、传输和分析过程,确保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为监管执法提供可靠依据。

(二)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是降低人员操作风险的关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质量检验理论知识、最新的检验标准和方法、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通过培训,使检验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培养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案例分析,让检验人员深刻认识到质量检验工作在市场监管中的重要性,增强其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优化设备管理

加强设备管理是确保检验设备正常运行和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保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清洁、保养、校准和维修,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建立设备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购置时间、使用情况、维护记录等,以便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同时,引进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和手段,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更新方法标准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标准更新信息,及时对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评估和更新。组织专业人员对新的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研究和学习,结合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应用于实践中。在更新检验方法和标准时,应做好相关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确保检验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新的要求。同时,建立检验方法和标准的审核机制,对新采用的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验证,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结论

质量检验流程中的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质量检验流程中人员操作、设备管理、方法标准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风险对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秩序的潜在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构建完善的防控机制,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优化设备管理和更新方法标准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逸 . 企业质量检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质量与市场,2023(15):123 - 125.

[2] 史君若 . 现代质量管理在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 上海轻工业 ,(2024) (05),110-112

[3] 陈凡晴 . 质量检验标准的更新与应用研究 [J]. 标准化建设,2024 (03):45- 48.

作者简介:向华喜(1977.6-),男,汉族,湖南省东安县,专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质量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