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西瑶族民歌的传播困境及发展路径
韦思宇 史淑芝
梧州学院 广西梧州543000
摘要:民间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广西瑶族民歌传播中面临着传承歌者数量减少、听众大面积流失、自身内容扩散受到影响等方面的困境,新媒体时代,广西瑶族民歌艺术的传播,应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广西瑶族民歌、运用大数据技术作为传播广西瑶族民歌的方式、拓展多种形式的民歌传承路径,以求广西瑶族民歌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西瑶族民歌;传播困境;发展路径
一、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新媒体传播上的即时性与亲临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关于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直播”最能体现出这一特点。“直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具备了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一即时性、高效性,从而迎合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与此同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记者也可以利用一部手机,完成以往电视等传统媒体记者无法完成的采集工作,从而在第一时间传播相关的信息。这种及时性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媒体的“滞后性”的缺憾,也进一步满足了受众对突发事件即时性的需求,大大增强了其现场亲临感。
(二)新媒体数量上的丰富性与海量化
新媒体时代,以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传播的即时化、快速化,也实现了海量化,尤其是云盘的使用,让资源传播更加方便快捷。该软件的使用促使世界各地不计其数的信息,在各自的终端上汇聚。同时,这种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体特有的版面问题,打破了各种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更新换代。
(三)新媒体传播上的交互性与体验性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注重用户体验以及交流互动,在传播形式方面具有多项互动性等特点。面对这一现象,传统电视终端媒体转变自身的发展模式,开通了网络电视的渠道,以此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体验。用户不仅可以获得内容,也可以参与到节目中的评论、分享以及转发等。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而是成为“自媒体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媒介内容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表达对节目的喜爱程度。
二、新媒体时代广西瑶族民歌的传播困境
广西瑶族民歌兴起于宋元时期,在明清时期盛行,经过“五四”新文化洗礼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 20 世纪 40 年代,广西瑶族民歌发展到一个历史高峰。广西瑶族民歌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传播的环境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传播的渠道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的渗透和新型文艺形式,进一步影响着广西瑶族民歌这一传统艺术的发展,广西瑶族民歌面临着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困境。
(一)歌者数量减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传统民歌中所具有的诉说性、劳动性等艺术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逐渐改变。老一辈民间艺人的离世,导致广西瑶族民歌传唱人逐渐减少,对广西瑶族民歌艺术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听众大面积流失
新媒体时代,在广西瑶族民歌的传播中,其听众正不断流失,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青年群体。质朴而纯粹的广西瑶族民歌,无法走进追逐流行文化的青年群体的内心深处,更无法引发其流连忘返的情感共鸣。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型音乐形式的冲击,造成了广西瑶族民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困境;另一方面,则是广西瑶族民歌没有更好地去寻求适合自身的传承、突破与发展。
(三)民歌内容的扩散受到影响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对于广西瑶族民歌的音乐形式与文化内涵及其相互融合发展的理解,受众仅仅停留在对其片面化的理解和碎片化的接受,无法从整体上掌握和理解民歌的核心内涵及文化价值。目前,尽管我国加强了在文化领域尤其式民族音乐文化领域的建设力度,但是受众仍没有形成融合性认知,无法提升民族认同感。
三、广西瑶族民歌的传播形态与发展路径
(一)传播形态
1.自然传播形态
自然传播形态是非常原始的传播模式,不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外在表现是传播人员与接受人员经过空气介质展开的音乐传播,传播之间的效果很少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自然传播形态这种形式,随着音乐的出现就产生了,直到现在依然是民间音乐的主要传播模式。结合广西地域特色来看,广西瑶族民歌分布较广,随着城市化发展逐渐朝着城镇化的趋势发展,其自然传播形态容易受到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2.技术传播形态
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技术为广西瑶族民歌的传播形态带来新的契机。因此,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广西瑶族民歌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创新,将是当下加强广西瑶族民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形态之一。全新的互联网技术,也对音乐传播媒介的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民间音乐是传统艺术的关键部分,而广西瑶族民歌的表现力与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因此,我们在传承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利用唱片还原音乐的方式使得传播过程更加直观化。
(二)发展路径
1.注重以新媒体平台传播广西瑶族民歌
新媒体平台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以先进的移动、数字和网络技术为支撑,运用无线网络渠道,以计算机、手机等终端为载体,打破传统单一的媒体趋势,呈现出微博、朋友圈、推特等社交平台,具有信息传播技术的优势。在这一背景下,民间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平台相互融合,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鲜活的动力。因此,广西文化教育部门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开发专门的手机应用软件、小程序,设置对应的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地将高质量的山西民间音乐向外推荐,同时呼吁广西人民的关注;注重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广西瑶族民歌的传播。
2.利用大数据技术传播广西瑶族民歌
当前,我国各省的民间音乐传播均面临一些问题,而政府文化部门很难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数据信息,借助新媒体技术与云计算技术,才可以得到全面的音乐传播状况与确切的数据,从而按照数据展开多维度分析与整理归纳,拟定出合适的方法与对策,切实提升整体的传播影响力。将传统媒体产业的传播方法与新媒体产业的传播方法有效结合的主要形式是跨界合作,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切实实现自身产业的快速发展。
3.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歌传承新媒体时代,
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注重开拓民歌的传播形式。基于当代青年对音乐的欣赏特点,我们可以适当地融入 rap 等音乐形式。尤其是将动漫作品与广西瑶族民歌相结合的传播形式,让更多青年看到了广西瑶族民歌歌的艺术魅力,如《溜西朗勒》《蝴蝶瑶》不仅得到了当代青年的认可,还获得了“中国最佳电视动画片大奖”。动漫作品沿袭广西瑶族民歌的特点,将原汁原味的地域民歌给予创造性转化,从而焕发出新时代的艺术气息,受众因此产生共鸣并喜欢上这类民歌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应时而生,满足了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为音乐的现代传播夯实了基础,拓展了多种传播渠道。广西瑶族民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内容更为多元化,形态更为数字化,才能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然而,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理性对待,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实现广西瑶族民歌在当代的传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栓红。原生态民歌在民俗旅游中的功能及应用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1 (3):58-61.
[2] 牛娜娜。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 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 (3):84-87.
基金项目:梧州学院2024年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广西瑶族民歌传播形态的转变与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241135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