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赵浥宏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 6374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优势以及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综合素养,为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字: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应用
引言
历史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然而,传统初中历史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情境教学法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它通过创设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若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与人物情感,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凭借自身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对历史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构建对历史的认知,如同在头脑中搭建起历史知识的大厦。历史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情感的熏陶。情境教学法创设的饱含情感的场景,能触动学生内心,使他们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在讲解如“鸦片战争”时,可播放反映当时战争场面的纪录片片段,硝烟弥漫的战场、列强的坚船利炮、清军的顽强抵抗,配合震撼的音效,瞬间将学生带入那个屈辱而悲壮的时代。在讲解“古代建筑艺术”时,展示故宫、长城等精美的图片与三维动画,让学生直观领略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学生在强烈的视听冲击下,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角色扮演构建体验情境
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如“文成公主入藏”“西安事变”等,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张学良、杨虎城等历史人物,模拟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对话、决策场景。在演绎“西安事变”时,扮演张学良的学生要展现出内心的民族大义与逼蒋抗日的决心,其他学生体会当时复杂局势下各方的权衡。
(三)联系生活创设现实情境
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教师要善于挖掘这种联系。在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时,引导学生对比当今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的繁荣景象,回溯历史上南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促使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思考历史因素对当下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又如讲解“环保史”相关内容,联系当前生态问题,让学生明白古代先哲如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中蕴含的朴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四)利用故事营造趣味情境
历史故事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教师在课堂开篇或知识点衔接处讲述故事,如讲“赤壁之战”前,先说一段诸葛亮草船借箭的传奇,引发学生好奇心。在讲述世界历史“新航路开辟”时,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中船员们面临饥饿、疾病却坚持探索的惊险故事,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开启对新知识的探索,为深入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易使学生觉得历史遥远、枯燥,情境教学法打破了这种沉闷。无论是多媒体呈现的震撼画面,还是角色扮演带来的新奇体验,都像一把把钥匙开启了学生兴趣之门,让他们主动投身于历史学习,期待每一堂历史课带来的新“冒险”。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景象,以及让学生扮演秦始皇和六国君主进行辩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置身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所构建的情境中,学生被要求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以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情境为例,学生不仅观察人教版教材中描绘的工厂生产场景、工人生活状况,还深入思考技术革新对社会结构、国际关系的连锁反应。具体来说,学生可能会观察到教材中描述的纺织厂内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的景象,进而思考这一变化如何导致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时,学生还会探讨工业革命如何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进而改变国际格局和关系。通过这种从多角度分析因果关系、利弊得失的方式,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全面的历史思维。他们不再单纯死记硬背结论,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这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塑造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场景再现,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塑造。例如,当学生扮演人教版教材中描述的革命先烈,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等英勇事迹时,他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理想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他们开始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并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如,在了解古代文明辉煌成就的情境中,学生通过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等内容的深入学习,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些辉煌成就不仅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这些情感体验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成长为有担当、热爱祖国文化的青年。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了真正落实。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兴趣提升、思维活跃、主动参与,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师生、生生互动频繁,知识传递更加顺畅,重难点在情境辅助下易于突破。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通过模拟抗战时期的战场情境,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原本需要大量时间讲解的内容学生能快速理解掌握,节省教学时间用于拓展深化知识,优化教学进程。
结论
情境教学法为初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活力,通过多元化情境创设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塑造品格,充分展现历史学科魅力。尽管实施过程存在挑战,但只要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妥善处理各类问题,情境教学法必将在初中历史课堂大放异彩,助力学生在历史学习道路上扬帆远航,成长为兼具深厚历史底蕴与时代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小龙. 探究角色体验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华夏教师, 2024, (30): 114-116.
[2]许红星. 单元主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智力, 2024, (30):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