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技术赋能高中信息技术精准教学的创新路径

作者

蔡逸颖

茂名市电白高级中学

引言: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面临学生起点不一、知识更新迅速、教学目标多元等挑战,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数字化技术凭借其数据分析、资源整合、交互反馈等优势,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革命性变革机会。文章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高中信息技术精准教学,分析其实施路径,希望能够为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一、数字化技术融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精准识别学生学习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数字化技术通过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使教师对学生认知基础、学习风格、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科学把握。智能评测系统能够追踪记录学生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表现、项目完成质量等多维数据,构建全面学习档案。

教师借助数据可视化工具将复杂学情转化为直观图表,从宏观把握班级整体水平,微观发现个体学习障碍。智能诊断技术能迅速识别知识点掌握程度,准确定位概念理解误区或技能操作盲点。通过学习轨迹追踪,教师能发现学生编程思维、算法设计、信息处理等核心能力发展规律,据此优化教学设计。学习兴趣偏好挖掘技术让教师了解学生关注热点,选择贴合实际案例激发学习动机。预警机制则帮助教师提前识别学习风险点,对可能出现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及时支持。教师社区中数据共享机制促进集体智慧,形成更全面学情认知。

二、数字化平台支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精准匹配个性化学习资源

智能推荐系统基于学习行为分析,推送契合认知水平且具挑战性资源,避免千篇一律弊端。适应性学习平台根据答题反馈自动调整内容呈现路径,确保每位学生获取最适合自身发展资源。微课资源针对程序设计、数据处理等难点提供多角度讲解,满足不同理解需求。项目库包含梯度递进案例,从基础任务到开放性挑战,支持分层学习。协作平台鼓励师生共建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库。智能练习根据错误类型推送针对性训练,实现知识漏洞修补。课程管理系统帮助教师灵活组织单元内容,定制教学路径。学习社区连接校内外专家资源,为特长学生提供进阶机会。

在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第六章智能制造教学中,数字化平台应用尤为显著。教师通过“和教育”平台创建智能制造专题资源库,汇集工业机器人编程、物联网应用等多维度学习资料。平台将制造业实际案例按难度划分初级、中级、高级三档,学生可根据自评结果选择适合挑战。课前,学生通过微课预习智能制造基本概念,平台根据观看行为与互动测试结果,分析每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室探索工业机器人运动原理,系统自动记录操作轨迹,推送针对性指导。学习平台将班级分为三组:基础组学习简单机械臂控制程序;提高组研究多传感器协同工作原理;拓展组挑战复杂工艺流程优化。项目学习环节,平台提供智能工厂设计模板,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同侧重点:智能检测、自动装配或柔性生产线。这种精准匹配资源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当挑战中获得成长。

三、数字化工具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精准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

多媒体屏幕共享系统便于教师展示关键操作,聚焦全班注意力进行精准指导。分组协作软件支持设置异质学习小组,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同伴互助学习。智能导学系统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学习路径规划,设定阶段性目标与任务清单,辅助自主学习管理。项目平台允许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分配不同复杂度任务,基础学生完成核心功能实现,进阶学生则挑战扩展优化。编程学习工具融合可视化编程与文本编程环境,照顾初学者需求同时为高水平学生提供专业体验。即时反馈系统让学生获取实时评价指导,教师则获得班级学习状况全景图,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多元评价工具支持在线测验、项目评估、作品展示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能力表现。远程指导工具使教师能针对个别学生提供专项辅导,解决疑难问题。情境模拟软件创设真实应用场景,满足不同学习动机需求,提升学习迁移能力。

在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第六章智能教育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数字工具得以精准实施。教师运用学习行为分析平台初步评估学生对人工智能基础概念理解水平,据此将班级分为三个学习梯队。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协作多媒体引导学生共同构建智能教育知识图谱,各小组在不同区域填充内容,呈现出多层次认知结构。对基础薄弱学生,教师推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微课与引导式练习,确保核心概念掌握;对中等水平学生,分配智能教学助手原型设计任务,运用图形化编程工具模拟语音问答功能;对高水平学生则提供开放式挑战,应用于课堂专注度监测。项目实践环节采用螺旋式学习路径,学生通过智能教育应用评测工具分析现有教育软件优缺点,然后运用原型设计平台提出改进方案,借助可视化编程环境实现部分功能。教师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全程跟踪各小组进展,针对不同问题类型提供个性化指导。这种精准施教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当挑战中体验成功喜悦。

结论:通过学习数据智能分析,实现学情精准把握;借助数字化平台构建资源生态,促进学习资源个性化配置;运用智能化工具辅助教学实施,推动差异化教学策略落地。未来发展中,应注重技术伦理规范建设,加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需保持技术理性,坚持育人本位,方能真正发挥数字化技术赋能作用,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倩 . 智慧课堂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精准教学策略探析 [J]. 中小学电教 ,2024,(11):82-84.

[2] 于立霞 . 智慧课堂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精准教学策略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4,(21):55-57.

[3] 刘彦莹 . 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路径探讨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二). 渭南市尚德中学 ;,202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