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四肢骨折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何敏兰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550500
摘要: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四肢骨折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来我院做全身麻醉的78例四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成功率,全身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手术过程中身体活动,咳嗽,呼吸抑制,低血压,以及24小时内出现的副作用,并统计患者对手术过程和手术治疗满意度。
结果:全身麻醉所需的时间,手术过程中体动的频率,咳嗽的频率,以及对手术满意度,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呼吸抑制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降低,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瑞马唑仑联合使用,在止痛和安全方面均明显好于异丙酚,提示本计划更适合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瑞马唑仑;瑞芬太尼;四肢骨折;全身麻醉;应用效果
引言
四肢骨折是复杂的疾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骼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的疾病。本病的好发人群为儿童、老人,青壮年亦易发病。骨折是由直接暴力(比如交通事故性骨折)、间接暴力(比如从高空坠落引起的骨折)和慢性劳损(比如长时间长途步行会导致腓骨骨折)。骨折后可能出现休克、发烧、骨折部位局部畸形、不能正常活动等症状。骨折后会出现大量出血、发热、骨骼变形、肢体不能正常活动等症状。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异丙酚,对心脏和呼吸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苯二氮唑类新药瑞马唑仑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较弱。当患者出现骨折时,会引起骨折周围组织的皮肤和肌肉的拉伤,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在四肢骨折的手术过程中,必须将错位的骨头重新接好,并且要保证不会脱落,因此使用麻醉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为探讨瑞芬太尼与瑞马唑仑联合使用的镇痛作用,我院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开展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来我院做全身麻醉的78例四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在34-76岁,平均年龄为(48.57±4.36)岁。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在35-77岁,平均年龄为(48.54±4.33)岁。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7μg/kg)和瑞马唑仑(0.2mg/kg),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7μg/kg)和丙泊酚(1.5mg/kg),MOAA/S值小于3的患者行手术,用药3分钟后,如果3分钟后,上述积分仍然高于3,再添加瑞马唑仑或异丙酚。如果患者有咳嗽、肢体活动等情况,则给予2.5mg/kg的瑞马唑仑、0.5mg/kg的异丙酚,直到做完手术。
1.3观察指标
(1)手术过程:麻醉成功率,全身麻醉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肢体活动,呛咳,呼吸抑制,低血压等;在手术结束之前,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
(2)药物副作用的出现。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s)表示,采取t检验,计量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呛咳发生率、呼吸抑制率、手术治疗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及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在做手术时,必须有安全、高效的麻醉,而且要做到无疼痛、舒适和安静,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以及异丙酚等,异丙酚由于其苏醒质量好、清醒快、镇静作用好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然而研究也表明,异丙酚有很多副作用,如注射痛、肌肉颤动、呼吸抑制等,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合理选用异丙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瑞马唑仑是新的全麻药,它可以被拮抗,镇静时间短,见效快,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小等特点。全身麻醉已被广泛用于临床,但多数丙泊酚、瑞芬太尼等因存在呼吸抑制等原因导致疗效受限;苯二氮卓类新药瑞马唑仑可显著减少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与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比较,瑞芬太尼起效快,副作用少,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也较低。通过比较瑞芬太尼联合使用瑞马唑仑与异丙酚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全身麻醉时间、手术过程中肢体活动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及手术满意度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呼吸抑制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降低,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在做全身麻醉的过程中,麻醉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手术的成功与否。目前,舒芬太尼与异丙酚联用是目前最常用的麻醉方式,由于其对血液循环及呼吸的影响较大,有其局限性。瑞马唑仑是具有良好催眠镇静效果的镇静剂,与咪达唑仑相比,它代谢更快,半衰期更短,见效更快,更适合于临床上进行无痛苦的诊断与治疗。已有研究表明瑞马唑仑可与GABAAR结合,引起神经细胞膜上氯离子通道开启频率升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离子浓度差异,促使氯离子向胞内渗透,导致胞内膜电势升高,产生超极化,减少兴奋性,抑制神经元电活性,发挥镇痛效应。另外,与异丙酚相比,瑞马唑仑对血液循环没有任何影响,也没有那么大的疼痛感,是非常安全的药物。
在全麻手术中应用瑞马唑仑与舒芬太尼可以维持血压及氧饱和度,不过存在着醒来慢、起效慢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卓;施节娟;马浩南;余剑波复合瑞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麻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01)
[2] 梁波.全麻维持采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