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吴琼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百坡小学,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近些年以来,在小学时期的语文课程教学当中,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行为习惯以及帮助学生塑造价值观念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怎样将爱国主义教育合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便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为此,本文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渗透策略,包括创设适宜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带领学生品词析句,深入挖掘爱国元素、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巧妙渗透爱国教育、解读汉字文化内涵,增强爱国教育成效这几方面,希望能够借此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爱国主义;小学语文;学习情境;品词析句;文化内涵
现阶段,在新课标导向下,将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时期的各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要求,这需要小学教师们充分发挥出课堂这个渠道的作用,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内涵,让这种教育能够渗透到课堂、教材与学生头脑当中,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认知与爱国情怀。其中,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往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元素,具有天然的优势与便利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基本理念,充分发挥出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个语文教学环节着手,将爱国主义教育全方位无死角的渗透到语文课堂当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第一,爱国教学能力不足。尽管语文教材内有着十分多元的爱国教育资源,一些教师在课堂当中虽然会选择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对这些资源进行挖掘,但是却没有把握好提问的制度,致使学生们将大量时间浪费到了思考问题当中,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思考深度,也无法对教材内的爱国资源进行挖掘,更无法发挥出爱国教育应有的作用与效果;第二,爱国行为指导不足[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更多以理论教育为主,一些语文教师并未通过实践活动等方式指导学生们正确的爱国行为与爱国思想,这直接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得不到体现,也无法让学生们充分理解爱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所以无法让学生们肩负起爱国的重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创设适宜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生对于色彩鲜艳以及形式各异的图片往往十分感兴趣。所以教师便可尝试引导学生们观察这些图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们直观展示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调动他们的爱国情感。为此,教师还需要选择与新课标要求更加契合的图片,带领学生们根据语文知识感受图片中的精髓与内涵,借此激荡他们的情感,提升爱国教育成效[2]。例如:在讲解《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时,教师便可带领学生们大声朗读,同时借助希沃白板为学生们展示我国神州飞船载人发射时的视频,并要求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而教师则需要结合他们的回答情况给出总结,让他们意识到热爱祖国、淡泊名利、勇敢攀登以及实事求是的航天精神意义所在,借此激发他们对于祖国以及航天的热爱。最后可以要求他们根据文中内容,体会航天员们“九天揽月”时是怎样的豪情壮志,从而加深他们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国家自豪感。
(二)带领学生品词析句,深入挖掘爱国元素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语言文字教学与思想教育在其中辩证统一。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效结合学生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规律以及事物认知规律,着手于对教材语言进行分析的层面,让学生们能够实现“学文悟道”,随后再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实现“就道学文”,促进学生爱国意识的发展。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教师便可首先要求学生们利用网络搜集与这篇文章相关的信息,随后再结合文章内容,通过讲读结合的形式,带领学生们把握文章重点语句,并进行有情感的诵读,以便于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文章语句。比如针对文中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句话,教师便可带领学生们通过阅读分析了解到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让他们从中了解西沙群岛作为我国领土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以及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性的意识,培养他们开发海岛与保卫海岛的思想情感。
(三)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巧妙渗透爱国教育
受年龄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小学生都缺少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然而依旧有一部分小学生有着自己独立的生活与体验。所以在语文课堂当中,就需要教师善于把握好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化场景,将爱国教育内容巧妙渗透其中,让学生们能够利用自身生活经验从中获取感受与启迪,体会到国家不断发展为我们在学习与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帮助,进而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怀[3]。例如:在写作教学当中,“我美丽的童年”“童年”这一类主题十分常见,并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写作技巧,所以在课堂当中,教师就要避免简单为学生们讲解其中的插叙、倒序、形象塑造以及疑问设置等技巧,而是可以基于童年这个生活场景出发,围绕童年进行深入探究。教师需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美好童年与现代化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少不了教师与家长们的呵护,更离不开军人们的保家卫国、商人们的诚实守信、警察们的违法打击等等,借此渗透爱国思想,让学生们意识到爱国教育无处不在。
(四)解读汉字文化内涵,增强爱国教育成效
汉字属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教师需要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体会汉字背后蕴藏的传统文化,让他们更加热爱语言文字,提升他们的自豪感,从而增强爱国教育成效。因此在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当中,为了有效渗透爱国教育,就需要教师把握好传统文化这个内容,带领学生们追根溯源,共同探索汉字的发展与来源,通过了解汉字,让他们对祖国文化产生浓浓的热爱之情[4]。例如:在讲解《腊八粥》一课时,“粥”这个汉字贯穿文章的每一个部分,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教师就可以在讲解这堂课时将“粥”这个汉字当成重点,并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有关这个汉字的史料信息。通过阅读课文,可以让学生们发现“粥”属于我国饮食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能够了解“粥”最早在黄帝时期便已经出现。随后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这些发现,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为学生们呈现出“粥”这个汉字在金文当中的写法,通过学生们的仔细观察,他们会发现这个汉字的组成包括“米”与“鬲”两部分,属于一个会意字,随即教师便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们逐一解释米”与“鬲”的意思,借此丰富他们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其中也蕴藏着无穷的能量,从而提高他们对于汉字以及本民族的热爱之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一方面可以挖掘语文知识的育人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影响,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璇,李丽娜.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下),2021(10):81-83.
[2] 张艳琢.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J]. 互动软件,2022(10):2679-2680.
[3] 王艳.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2024(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