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作者

徐强 苑民

中石化胜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东营市 257100

摘要:本文聚焦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深入分析其性能特点,并提出优化设计策略。通过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高速公路特殊工况下的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等方面的研究,明确其在改扩建工程中的优势与潜在问题。结合工程实际需求,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探讨优化设计方法,旨在提高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分析;优化设计​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持续增长。许多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改扩建工程成为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路面结构的选择和设计至关重要。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近年来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具有交通量大、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分析其性能并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性能分析​

(一)力学性能​

抗压强度:高速公路改扩建中,路面需承受重车碾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结构紧密,嵌挤作用好,抗压强度高,有效抵抗变形,保持路面平整。​

抗剪强度: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方向多变,路面受水平剪切力大。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优化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及级配,抗剪性能好。良好的抗剪强度防止路面推移、拥包等病害,确保行车安全。​

(二)抗疲劳性能​

在进行道路改扩建工程之后,交通流量显著增加,这导致了车辆荷载的频繁作用,进而容易引起路面出现疲劳损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显得尤为重要。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模量值,这意味着它在承受压力时变形较小,从而表现出更好的抗疲劳性能。这种材料能够有效地抵抗由于重复荷载作用而引起的路面疲劳,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确保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三)高温稳定性​

高速公路在夏季高温时段,路面温度常常升高到较高水平。高温下,传统沥青混凝土容易出现软化、泛油等现象,导致路面车辙严重。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通过添加高模量剂或采用特殊的沥青结合料,提高了沥青的粘度和软化点,使其在高温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四)低温抗裂性​

在冬季低温环境下,高速公路路面容易因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低温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能够适应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变形,减少裂缝的产生。其低温弯曲应变能密度较高,表明在低温下具有较强的抵抗裂缝扩展的能力。这对于高速公路在寒冷地区的改扩建工程尤为重要,能够提高路面在低温季节的耐久性,避免因裂缝导致的路面损坏。​

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兼容性问题​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新铺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需要与原路面结构良好结合。然而,由于原路面材料和使用年限的差异,可能会出现新老材料兼容性不佳的情况。例如,原路面的沥青老化程度不同,与新的高模量沥青结合时,可能无法形成良好的粘结界面,影响路面的整体性能。​

(二)施工工艺难度​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要求较为严格,其拌和、摊铺和碾压温度均高于普通沥青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施工场地狭窄,交通疏导困难,施工过程中难以精确控制施工温度。此外,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压实难度较大,需要配备大功率的压实设备和合理的压实工艺,否则容易出现压实不足的情况,影响路面质量。​

(三)设计参数不确定性​

目前,对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设计参数,如模量取值、层间结合系数等,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不同的设计单位和研究机构给出的参数存在一定差异,这给工程设计带来了困扰。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材料选择优化​

根据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荷载特点,选择合适的高模量沥青结合料。对于高温地区,优先选用粘度高、软化点高的沥青;对于寒冷地区,则注重沥青的低温性能。

选用质地坚硬、耐磨、洁净的集料,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为了确保新老路面的结合,可适当调整集料的级配,使其与原路面集料有更好的过渡。

(二)配合比设计优化​

采用旋转压实试验方法,确定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最佳油石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如交通量、重载比例等因素,对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调整。例如,适当增加沥青用量,以提高混合料的柔韧性和耐久性。​

在目标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调试和验证。通过试拌、试铺,对生产过程中的材料用量、拌和时间、温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确保生产出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质量稳定,满足工程要求。​

(三)结构设计优化​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存在的新老路面结合问题,加强层间结合设计。在原路面处理后,铺设粘结层,如热沥青粘层或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确保新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与原路面之间形成良好的粘结。

根据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轴载分布等情况,优化路面结构组合。对于交通量大、重载比例高的路段,适当增加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同时,可以考虑采用组合式路面结构,如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下面设置半刚性基层或柔性基层,充分发挥不同结构层的优势,提高路面的综合性能。​

(四)施工工艺优化​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摊铺和碾压温度。配备先进的温度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施工温度。对于拌和温度,可通过调整加热设备的参数,确保沥青和集料充分均匀拌和。在摊铺和碾压过程中,根据环境温度和风速等因素,合理调整施工工艺,保证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选用大功率、性能优良的压实设备,按照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压实。增加压实遍数,确保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同时,注意压实设备的行驶速度和碾压顺序,避免出现漏压或过压的情况。​

五、结论​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等优势,能够有效满足交通量增长和重载交通的需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材料兼容性、施工工艺难度和设计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通过优化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等策略,可以提高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性能和耐久性。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研究,不断完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供更优质的路面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綦义单.干线公路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交通世界,2024,(26):38-40.DOI:10.16248/j.cnki.11-3723/u.2024.26.052.

[2]胡冰,刘小虎,杜冲冲,等.EME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机械,2024,55(04):84-91+11.

[3]李发先.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24,(Z2):55-57.DOI:10.16248/j.cnki.11-3723/u.2024.z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