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不动产权籍调查:理论、实践与未来演进

作者

徐鹏

四川省安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642350

摘要: 不动产权籍调查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核心基础和前置环节,其成果质量直接关系到登记的确权准确性、公信力和安全性。本文旨在系统阐述不动产权籍调查的内涵、法律与技术基础,深入分析以“房地一体”为原则的现代化调查技术体系,并探讨当前实践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结合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未来权籍调查的智能化、三维化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提升我国不动产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不动产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房地一体;地籍测量;GIS;三维地籍

一、 引言

不动产作为最重要的物权客体,其权利的确认、界定和保护是市场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石。2015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土地、房产、林地、草原等不动产分散登记的历史,进入了全面统一登记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不动产权籍调查作为一项为不动产登记提供精准、现势、合法的空间与属性数据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是确认产权界址、厘清产权关系的技术手段,更是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避免产权纠纷、支撑政府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不动产权籍调查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 不动产权籍调查的理论内涵与法律地位

(一)内涵界定

不动产权籍调查(Real Estate Cadastral Survey)是指依照不动产登记申请或政府依法定职责的要求,采用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量等技术方法,查清不动产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用途等基本状况,形成权籍调查成果,为不动产登记、交易、管理和税收等提供依据的活动。其核心特征包括:

合法性: 必须严格依据《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进行。

精确性: 对不动产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尺寸的测量必须达到规定的精度标准。

现势性: 调查成果必须反映不动产的当前实际状况。

一体化: 强调“房地合一”、“房林合一”等,将土地及其上的建筑物、构筑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调查。

(二)法律地位

权籍调查成果是不动产登记机构予以登记的必要申请材料,是登记簿中“自然状况”部分记载信息的直接来源。其法律效力体现在:

确权依据: 明确的界址点、线是确定不动产权利范围的根本依据。

公信基础: 准确、权威的调查成果是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的技术保障。

纠纷仲裁凭证: 在发生权属边界争议时,经依法认定的权籍调查成果是重要的法律证据。

三、 不动产权籍调查的技术体系与实践流程

现代不动产权籍调查已形成一套集权属调查与不动产测量于一体的标准化技术体系。

(一)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核心,侧重于法律关系的确认。其主要内容包括:

核查宗地信息: 核实土地权属来源、权利人身份、用途、使用期限等。

指界与确认: 组织本宗地、相邻宗地权利人及相关方现场共同指认边界,并签署《界址确认表》。这是避免日后纠纷的关键步骤。

房屋调查: 查清房屋的坐落、产权来源、建筑结构、层数、建筑面积等属性信息。

(二)不动产测量

不动产测量是技术手段,侧重于空间信息的精准获取。其主要包括:

地籍测量: 测定宗地的界址点、界线、位置、形状、面积等。传统方法采用全站仪、RTK等大地测量仪器,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控制测量原则。

房产测量: 测量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轮廓、边长、面积等。需遵循《房产测量规范》,精确计算套内面积、分摊面积和建筑面积。

新兴技术应用: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特别是RTK技术,已成为户外界址点测量的主流方式,效率高、精度好。

航空摄影测量与无人机遥感: 适用于大范围、复杂区域的快速数据采集,生成正射影像图(DOM)、数字表面模型(DSM),作为调查底图和提高效率的工具。

三维激光扫描: 对复杂历史建筑、不规则构筑物进行高精度三维建模,获取海量点云数据,实现“实景复制”,为三维权籍管理奠定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GIS): 贯穿于权籍调查数据管理、处理、分析、建库和成果输出的全过程,是实现不动产信息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平台。

(三)标准化流程

一次完整的权籍调查通常遵循以下流程:接受委托 -> 资料收集与分析 -> 制定技术方案 -> 权属调查(指界) -> 不动产测量(野外数据采集) -> 内业数据处理与图形绘制 -> 面积量算与汇总 -> 成果检查与审核 -> 编制权籍调查表、宗地图、房产分户图等最终成果 -> 成果归档与入库。

四、 当前实践中的主要挑战

历史遗留问题复杂: 长期以来分散登记、管理不规范导致大量“问题房产”,如土地与房屋权利主体不一致、超占面积、审批手续不全等,处理起来法律和技术难度极大。

数据整合与标准化难题: 将原有分散在国土、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图形和属性数据进行整合、清理、关联,使其满足“房地一体”的统一标准,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高精度与高效率的平衡: 传统测量方法精度高但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大规模存量不动产登记的需求。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效率同时保证法律要求的精度,是一大挑战。

公众参与与纠纷调解: 指界过程依赖于相邻权利人的配合,实践中常因历史恩怨、利益冲突等出现指界困难,需要调查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纠纷调解能力。

人才队伍与成本压力: 权籍调查需要既懂测绘技术又熟悉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相对短缺。同时,政府的采购成本和机构的调查成本控制也是一大现实问题。

五、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调查技术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将用于自动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物轮廓、自动提取特征点,减少人工干预。无人机航测与AI的结合将实现大范围不动产的自动变化监测和快速更新。

从二维走向三维的“三维权籍”: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如地下车库、商场)和地上立体空间(如空中连廊、高层建筑分层登记)的开发利用,传统的二维平面表达已无法清晰界定复杂的产权体。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和3D GIS的三维地籍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实现产权体的真三维化管理。

调查成果的泛在化应用: 权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将与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等更多领域深度融合,成为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更大的价值。

流程的持续优化与标准化: 国家层面将持续出台和更新更细致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指南,推动权籍调查工作的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全国成果的统一性和质量。

六、 结论

不动产权籍调查是一项融法律性、政策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重要工作,是支撑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底盘”。面对当前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技术挑战,必须坚持“房地一体”原则,充分利用GNSS、无人机、GIS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调查的精度、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应积极拥抱三维地籍等未来趋势,推动权籍管理模式的革新。唯有如此,才能筑牢不动产权利保护的基石,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最终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S]. 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S]. 2015.

[3] 詹长根, 唐祥云, 刘丽. 地籍测量学(第三版)[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4] 郭仁忠. 关于三维地籍的思考[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1-6.

[5] 尹鹏程, 李景文, 刘聚海.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城市三维不动产调查研究[J]. 测绘通报, 2020(10): 108-112.

[6] Williamson I, Enemark S, Wallace J, et al. Land Administr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 ESRI Pres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