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护理人员压力管理研究

作者

郭青 丁鹏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高干二科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肝胆外科2

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其身心健康、职业生涯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心理弹性理论为护理人员的压力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干预策略。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弹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了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分析了心理弹性在压力应对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护理人员压力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增强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有助于改善其压力应对能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弹性;护理人员;压力管理;干预策略;心理健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护理行业,由于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繁重的工作负荷以及与患者及家属的复杂互动,护理人员常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期的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职业倦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护理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结果。因此,探索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压力,是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心理特质,已成为压力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心理弹性指个体在遭遇逆境、挑战或压力时,能够有效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快速恢复并适应环境变化。研究表明,具备较高心理弹性的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因此,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压力管理策略在护理人员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心理弹性理论概述

心理弹性(Resilience)最早由心理学家Norman Garmezy提出,随后得到了Masten和Werner等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拓展。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创伤或逆境时,能够积极应对并恢复正常功能的能力。具备较高心理弹性的人通常能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克服外部困难,重新建立生活秩序。

心理弹性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耐压能力,更是一种心理调适能力。它包括情绪调节、认知重构、社会支持获取等多个维度。Masten(2001)认为,心理弹性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得到提升。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培养和提高心理弹性,能够帮助其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 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

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来源于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工作负荷

护理工作往往具有较高的工作强度,护理人员需要长时间站立、走动,且工作任务繁重,如患者护理、药物管理、监测病情等。此外,由于护士的工作时间安排不规律,常常需要夜班和超时工作,进一步增加了工作负荷和压力。

2.2 患者及家属的压力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还需要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患者的病情、需求以及家属的期望都可能成为护理人员的压力源。特别是在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面临较高的心理负担,若无法有效管理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和职业倦怠。

2.3 工作环境及资源不足

一些护理人员在资源有限、工作环境较差的条件下工作,缺乏足够的物资支持和人力资源,使得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长时间的高压环境容易导致护理人员的情绪波动,增加了其压力感。

2.4 组织管理和职业发展

护理人员的晋升空间有限,薪酬待遇与工作量不成正比,职业发展受到制约,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对职业生涯的前景产生不满情绪。此外,医院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增加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

3. 心理弹性在护理人员压力管理中的作用

心理弹性在护理人员压力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外部压力,还能够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促进其心理健康。具体来说,心理弹性对护理人员的压力管理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3.1 促进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心理弹性的核心内容之一。具备较高心理弹性的护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压力时,不容易出现过度的焦虑、愤怒或抑郁情绪。他们能够在压力的情况下保持冷静,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防止情绪波动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3.2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高心理弹性的护理人员通常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例如,当护理任务繁重或患者病情复杂时,他们能够快速评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寻找合适的应对策略,而不会轻易感到焦虑或无力。通过这种有效的应对方式,压力感得以缓解。

3.3 提升社会支持利用能力

心理弹性较强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能够主动寻求他人支持,获取必要的帮助。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同事间的支持是缓解压力的重要因素。具备心理弹性的护理人员通常会主动与同事、上级或心理辅导人员交流,缓解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3.4 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信心。高心理弹性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积极面对挑战,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通过这种自我肯定,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提升职业满意度。

4. 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护理人员压力管理策略

针对护理人员的压力管理,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干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 提供心理弹性培训

针对护理人员开展心理弹性培训,帮助其认识到心理弹性的价值,学习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压力管理方法以及问题解决技能。例如,可以开展情绪管理课程、压力管理讲座、冥想与放松训练等,通过这些方式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

4.2 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和合理的排班安排。改善工作条件能够减少护理人员的外部压力源,帮助其更好地集中精力于工作任务,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4.3 建立支持性工作氛围

在医院或护理机构内部,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护理人员相互支持,减少竞争压力。团队协作和情感支持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增强其应对压力的能力。

4.4 强化职业发展规划

医院应为护理人员提供更为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培训、晋升机制等措施,提高其职业满意度。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树立目标,减轻对职业发展的焦虑,提升其心理弹性。

5. 结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其工作效率和职业健康。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压力管理策略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能够帮助其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社会支持利用能力和提升自我效能感。未来,护理机构应结合心理弹性理论,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与干预,营造更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职业支持与心理保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刘晓晨,马月珍,张玉.萨提亚模式干预对再就业护士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 2023, 23(7):1048-1053.

[2]马文元,伊若男,王凤玲,等.临床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J].职业与健康, 2022(019):038.

通讯作者:丁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