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灌溉模式优化研究

作者

王子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农业用水需求占据了水资源总消耗的很大一部分。为了应对水资源紧张和农业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农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探讨了农田水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水资源浪费的原因,并提出了节水灌溉模式优化的策略。通过对不同灌溉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对比,旨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与水资源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节水灌溉;技术优化;水资源管理

1.农田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愈发严重。全球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约7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更是接近80%。尽管如此,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在很多传统农业生产区,水的分配方式依赖于简单的灌溉模式,这些模式往往不能根据作物的具体需求进行精确调节,导致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具体而言,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漫灌和沟灌,虽然在过去几百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灌溉效果并不理想。这些方法在用水量和水分分布方面都缺乏精确控制,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以漫灌为例,水流经过农田时会大范围扩散,无法做到精准供水,导致大量水分蒸发和渗漏,不仅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容易引发土壤盐碱化等生态问题。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这种灌溉方式的缺陷更加凸显,旱情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让传统灌溉方式难以应对,水资源供给的时空不匹配问题变得愈加突出。另一方面,农田水资源的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监控和调度系统,导致了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过度或不足使用。由于许多地方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灌溉用水的分配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监管,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始终处于低水平。特别是在一些小规模农田或分散耕作的地区,灌溉水量往往过多或过少,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并且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

2.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水资源紧张和农业用水效率亟待提高的背景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主要通过精确控制水分供应,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浪费。然而,尽管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推广,但其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技术性和实践性的挑战。

滴灌技术作为节水灌溉的代表之一,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将水精准地输送到植物根部,极大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表面流失。滴灌技术在许多干旱地区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滴灌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每一滴水。然而,滴灌技术的普及也受到设备成本较高、技术要求复杂和维护难度大的制约。尽管如此,随着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引入和滴灌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滴灌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成本逐渐降低,技术普及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微喷灌技术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微喷灌通过喷头将水雾化并均匀地喷洒到作物表面,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农田灌溉,能够保持水分分布的均匀性。微喷灌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水的利用率,还能有效减少水的深层渗漏和表面蒸发,尤其在中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表现良好。然而,微喷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水源较为有限或者土壤保水性较差的地区,微喷灌的效果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在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上,未来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将进一步发展,更多基于物联网的精准农业系统将被推广应用,水资源的利用将更加精确,极大地减少浪费。其次,节水灌溉设备的集成化和模块化设计将成为一种趋势,这使得灌溉系统更加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农田需求,降低了设备投资和安装成本。此外,智能灌溉系统的跨平台数据共享与分析将使得灌溉决策更加科学、精确,能够实时调整策略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作物生长的需求。

3.节水灌溉模式优化策略

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灌溉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来实现水资源的精准分配与高效利用。因此,节水灌溉模式的优化不仅仅依赖于技术的突破,还需要全方位的综合策略来提升水资源的整体管理效率。

精准灌溉强调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水量、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精确计算和调节灌溉水量。这一策略的实施依赖于现代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支持,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气象数据、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形成一个动态的灌溉决策系统。这种基于数据的精准控制,能够确保灌溉水量的科学调配,避免传统灌溉模式中的过量灌溉或不足灌溉现象,显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精准灌溉技术的引入也能有效减少因水分不均匀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的可持续性。

其次,灌溉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对于节水灌溉模式的优化至关重要。随着智能化灌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开始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调度软件、云平台和传感器网络,实现灌溉过程的全自动化监控与调节。智能灌溉系统不仅可以自动调节灌溉水量,还能够根据天气变化、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种类进行灵活调整。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提升了灌溉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准度,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水资源的管理效率。

4.结论

农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全球水资源紧张问题的关键路径。通过优化节水灌溉模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当前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技术、资金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共同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实现农业和水资源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胡险峰王卫曾艳丽居艳阳侯毛毛翟亚明.东部地区稻田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基于不同节水灌溉模式[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 40(10):76-80.

[2]胥殿常.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研究[J].  2024.

[3]刘晓云.浅析灌区节水灌溉及水资源优化配置[J].四川建材, 2023, 49(6):254-256.

作者简介:王子宁(1996—),男,汉族,籍贯:黑龙江鸡西,本科,就读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学院),研究方向: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