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州市农地流转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胡思汝 伍淑慧 林嘉晓 吴宇辉
广州商学院
摘 要:多年来,党中央始终高度关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离机制。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中,大力引导和推进土地流转,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选取广州市江高镇钟落潭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分析和总结广州市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为广州市农村推进土地流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例子。
关键词:农地流转,问题,对策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
土地流转是指转让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定义是指对其他农户或经济实体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向其土地的经营权(或使用权),即对其拥有的承包权进行了保留,并对其使用权进行了转让。
二、广州市农地流转现状及问题
(一)广州市农地利用现状:
广州市农地用地问题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预计广州市未利用地中可供开发土地补充耕地的潜力为1159公顷,仅占1997-2005年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6.03%,广州本地耕地补充后备资源不足,存在耕地占补平衡难、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土地利用结构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趋势2015年,广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城镇用地中独立建设用地占37.60%,城镇建制镇用地占21.10%,农村居民点用地占29.38%,矿业用地占占2.86%。
(二)广州市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土地流转速度快,活力不足
全国土地流转超5.3亿亩,广东省达1770余万亩。“三农”议题始终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焦点,而农村土地的流转则是解决这一“三农”问题的关键步骤。近年来,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较快,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央农办的主任以及农业农村部的部长指出,到2018年年底为止,全国共有5.39亿亩的耕地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了流转;截至2020年底,广东全省土地流转达1776.12万亩,占全省农村承包土地面积的50.45%,比2019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和租赁市场,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市场未能打开。目前广州市土地流转行为大部分是流转双方自发进行,中间未流经土地流转相关的中介,导致农户有转出土地的意愿却找不到合适的土地受让方、需要土地的农户又找不到合适的土地出让者等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土地流转的效率和活力。
2.土地流转机制体系尚不完善、程序及内容不够规范
土地细碎化、“非粮化”比例高,农户“恋地”情节重,“反租倒包”等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阻碍农业规模化经营,且流转对象为新型农业主体的占比不到一半。经与当地村委访谈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发现,农地流转前后,广州市所辖地区种粮比例悬殊。广东户均承包地3.17亩0.73亩,流转承包地以种植蔬菜、瓜果、花卉和水产养殖为主,仅33%左右的土地用于种植粮食。以江高镇为例,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不高,不少农户存在恋地情结,且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不了解,怕土地流转后流失,村集体对土地“反租倒包”搞规模化经营,不或不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规模流转土地的困难,流转土地中流向一般农户的面积面积的56.5%,而且还存在流转后经营松散、经济效益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局面。
3.土地流转中地和人如何“安置”问题难以解决
经调查发现,目前农民所反馈需解决土地流转中地和人如何“安置”问题,从而实现农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广州市农地地区较偏远,劳动力转移较多,高新技术发展不足,“两转”平台(两转指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搭建未完善,未能保障农户土地及农户自身权益。农户、技术、企业之间联系不强,应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在“稳粮增收”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相关对策建议
该项目以广州市的两个镇共35个村为基点,结合国内外土地流转成功经验和新技术的使用问题,探索发现广州市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并启迪农村建设首先要保障民生再发展经济,这对优化升级广州市农村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1、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库,提供信息服务从而维护双方权益
经调查发现,广州市江高镇、钟落潭镇农村土地流转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在于土地相关信息传播渠道受限,宣传力度差。因此,建立一个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库变得至关重要。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将指导各个村庄,对两个镇的35个村庄进行土地流转信息的调查。调查内容将包括农户土地的位置、面积、价格、流转方式、期限和联系人等信息,全部输入电脑并对外发布。同时也可以向当地村民发放土地流转信息查询卡,以方便农户及时掌握自己所需的土地资源。一些农业种植的大户是通过获取土地流转的相关信息来签订租赁合同的。在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下,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我们提供关于土地流转的信息和法律咨询,旨在保护农户与业主的权益,并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纠纷。
2、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网签制度,实现“云签约”
简化土地流转交易程序,确保农村的产权交易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无需面对面”。合同签署过程中引入了第三方的认证机构,提供了身份验证和电子签章技术,确保网签合同与纸质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应。通过区块链、电子密码和时间戳等先进技术,有效地防止了假冒用户的恶意修改,从而确保了电子合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流转模式
首要任务是对土地流转流程进行规范化。我们严格遵循省农委和省工商局发布的合同模板,并对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坚持“谁审批、谁管理”原则,建立档案材料台账,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力度。在档案移交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材料丢失或损坏,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我们严格遵循县的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规定,确保及时完成申请、登记、签证和备案等相关流程,并致力于资料的整理、收集、存档和管理。第三点是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法律执行。
4、推行土地“先并后分”,以“四四制” 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实地考察,得知江高镇大部分村庄的土地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因此我们建议加快转变民间自发型为集体组织主导型或资本主导型。以村为单位逐步进行土地整理,推进土地先合并后分区管理,以“四四制”模式利用流转过来的土地,即四分之一种烤烟、四分之一轮作、四分之一布局设施农业、四分之一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当地开发农庄,吸引外地居民来此体验农家乐,饱览乡土人情,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引进“五新”技术,打造“绿色”品牌
通过土地的流转,农户和业主得以规模化经营。他们采纳了新的品种、农药、肥料、农机以及其他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促进了资金、技术和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流通和合理分配,打造当地特色的现代化、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 张贤锥.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8-19.
[2] 朱敏霞.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7):93-95.
基金项目:广州商学院2024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乡村振兴背景下广州市农地流转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钟落潭镇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