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张勇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消防救援大队 陕西省咸阳市712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城市内涝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情况下,建立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内涝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实践策略,希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价值。
关键词:城市内涝;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
引言:
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对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转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城市内涝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城市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争取在强化城市服务效能的同时,也能获取巨大的社会效益,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1.明确人员选拔标准,组建专业救援队伍
城市内涝应急救援队伍是确保城市安全、减少灾害损失的可靠保障,加强对城市内涝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明确人员选拔标准,并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具体来说,选拔标准应包括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三方面的要求。在身体素质方面,救援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状况,能够在恶劣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具体标准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等指标的测试,以确保人员能够胜任高强度的救援任务。在专业技能方面,救援队伍成员需要掌握丰富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包括水上救援、急救、设备操作等。为此,应优先选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的人员,如消防员、医护人员、退役军人等[1]。此外,心理素质也是人才选拔标准之一。应急救援工作往往面临高压和危险,因此救援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选拔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和模拟演练等方式,评估候选人的心理素质,确保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果断的决策和行动。
2.加强专业教育培训,定期进行实训演练
通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和实战演练,不仅可以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还能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这对促进救援人员的专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需要涵盖多方面内容,包括内涝灾害的基本知识、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救援技术和装备的使用、应急管理理论等。与此同时,应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模式,使队员全面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水上救援、医疗急救、危险物质处理等专业技术,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和训练[2]。此外,通过模拟真实灾害场景的演练,队员能够在逼真的环境中锻炼应急反应和协调配合能力,演练内容应包括内涝发生时的紧急疏散、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受灾群众的救助与安置等。通过不断优化演练方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实战水平和应急能力。
3.建立内涝指挥机构,完善应急调度机制
要想不断提高城市内涝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内涝指挥机构并完善应急调度机制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内涝指挥机构的设立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市级政府应牵头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协调水务、应急管理、公安、交通、城管等相关部门,并整合专家资源,形成跨部门、多学科的综合应急指挥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指挥调度、实施救援行动以及灾后评估等,以便为内涝应急救援提供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内涝指挥中心还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GIS等技术实时监控城市内涝情况,并将信息及时传递至指挥中心。与此同时,指挥中心还应建立多级联动的调度机制,确保市、区、街道各级指挥机构之间的信息畅通和协同合作,避免指令传递过程中的延误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不断优化指挥和调度机制,能够显著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响应速度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配备先进救援设备,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为城市内涝救援工作提供了更多高效、可靠的工具,这些设备在灾害救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配备专业的水上救援设备。内涝救援常常需要在积水中展开,因此救援船、橡皮艇、救生衣、抛投器等基本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配备高性能的水下搜救机器人,可以大大提升在浑浊水域中搜索和救援的效率,这些设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到达受灾地点,从而进行有效的救援。与此同时,通信设备的配备也至关重要。应急救援需要高效的指挥和协调,而先进的通信设备如卫星电话、对讲机、无线电台等,可以确保救援队伍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畅通的通信联系,实时传递信息,从而协调各方资源进行救援[3]。除此之外,医疗急救设备也是救援队伍必备的重要工具。在内涝灾害中,受灾群众可能面临溺水、受伤等各种紧急情况,而配备便携式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器、移动医疗车等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为伤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从而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5.构建科学考核机制,促进人员专业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激励救援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确保救援队伍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应急响应能力。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应全面覆盖救援人员的各项能力,包括体能素质、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等,考核方式应该是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对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其不断发展与进步。另外,考核结果应与救援人员的职业发展紧密挂钩,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励其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对于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反馈并制定改进措施,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救援人员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考核机制应注重动态调整和持续改进,随着应急救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实际需求的变化,应不断优化考核内容和标准,确保其始终符合实际需要。为此,需要定期进行考核机制的评估和调整,听取救援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提升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为强化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提供可靠的保障。
6.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内涝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内容的协调与提升。通过明确选拔标准、加强教育培训、配备先进设备、建立健全指挥系统及构建科学考核机制,可以不断提升救援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效的管理和全方位的队伍建设不仅能提高救援效率,还能增强城市功能,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要积极落实上述措施,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救援队伍,这样才能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攀.政府管理视角下四川省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3.
[2]滕五晓,胡晶焱.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组建模式及管理机制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16(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