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家校合作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吴超凳
无锡行知科技学校 江苏无锡 214135
摘要:本研究聚焦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家校合作。首先阐述其内涵与理论基础,明确家校合作在德育中的独特定位。接着深入剖析家校合作对学生品德塑造、学校德育效果提升以及家庭德育功能完善的重要作用,同时揭示当前存在的合作意识淡薄、机制不完善、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强化合作意识、构建完善机制、丰富合作内容与形式等优化路径,旨在充分发挥家校合作优势,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品德素养提升,为中职德育实践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家校合作;作用;路径
一、引言
在中职教育蓬勃发展之际,德育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职学校德育成效仍有待提升。家校合作作为德育关键环节,能整合双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但当前中职家校合作尚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深入研究其作用与有效路径,以破解难题,优化德育模式,提升德育质量,为中职学生品德发展筑牢根基,开启其全面发展新征程。
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家校合作的作用
2.1 对学生品德塑造的作用
家校合作能全方位影响中职学生品德塑造。在道德认知上,学校的德育课程与家庭的品德教育故事相结合,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道德规范;在道德情感方面,家庭的温暖关怀与学校的集体荣誉感培养相互交融,激发学生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于道德意志而言,学校的挫折教育与家庭的鼓励支持,助力学生坚定道德信念;在道德行为养成上,学校的行为规范训练与家庭的日常监督反馈,引导学生将品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帮助中职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道德底线,形成健全人格。
2.2 对学校德育效果提升的作用
家校合作极大地增强了学校德育效果。家长凭借对学生成长背景和个性特点的深入了解,为学校提供个性化德育信息,使学校德育方案更具针对性。同时,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如志愿者服务、职业体验分享等,丰富了德育资源与形式,拓展了德育空间。并且,家校共同建立的德育评价体系,能更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状况,及时反馈调整德育策略,有效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与效率,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断优化完善。
2.3 对家庭德育功能完善的作用
家校合作为家庭德育注入新活力,完善其功能。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向家长传授科学系统的德育知识与方法,提升家长德育素养,改变以往简单粗暴或过度溺爱等不当教育方式。家长在与学校的交流互动中,明确各阶段德育重点,能更精准地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品德,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培养责任感等,营造和谐有序、积极向上的家庭德育氛围,使家庭德育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零散走向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品德启蒙与习惯养成的基础作用。
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合作意识淡薄
在中职教育领域,部分学校过于侧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将德育置于次要地位,未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在德育中的关键作用,缺乏主动沟通家庭的意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将德育视为学校单方面任务,忽视家长在学生品德成长中的独特影响力。同时,家长也存在依赖心理,认为学生品德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对自身责任认识不足,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参与度低,导致家校双方难以形成紧密有效的德育合力,严重阻碍了学生品德的全面发展。
3.2 合作机制不完善
当前,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缺乏系统、规范的运行机制。在组织架构上,未设立专门负责家校合作的部门或岗位,人员配置不足,职责不明确,使得合作工作推进无章可循。在沟通协调方面,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常态化、高效的沟通渠道,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全面,难以针对学生德育问题迅速达成共识并采取行动。合作流程也不清晰,从合作计划制定、活动组织实施到效果评估反馈,均存在随意性大、连贯性差的问题,无法保障家校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以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德育效能。
3.3 合作内容与形式单一
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在德育内容上存在局限性,多集中于学生在校表现、成绩反馈等表面信息,较少深入探讨品德发展核心问题,如职业品德培养、社会责任感塑造等。在合作形式上,主要依赖家长会、家访等传统方式,家长会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家访频率低且效果不佳。新兴的合作形式如线上德育平台、家长参与学校德育课程开发等应用较少,难以满足中职学生多样化的德育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导致家校合作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无法深入挖掘家校合作在德育中的潜在价值。
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家校合作的优化路径
4.1 强化合作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强化中职学校各方的合作意识。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家校合作专题培训,深入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案例,转变教师观念;开展家校合作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向师生和家长普及家校合作在德育中的重要性;邀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从理论高度阐释家校合作的价值与方法,提升各方认知水平。同时,建立家校合作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成效显著的教师、家长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其参与热情,营造全员重视、积极投入的家校合作德育氛围,为合作深入开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4.2 构建完善合作机制
构建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是提升德育效果的关键。首先,健全组织架构,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吸纳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等成员,明确职责分工,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家校合作事务。其次,搭建多元沟通平台,如设立家校合作热线、开发专用 APP 等,保障信息及时传递与共享;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包括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例会等,确保家校就德育问题深度交流。再者,规范合作流程,从需求调研、方案制定、实施执行到效果评估,形成闭环管理,依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合作策略,确保家校合作有序、高效、持续发展,切实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质量。
4.3 丰富合作内容与形式
结合中职教育特色与学生需求,丰富家校合作的德育内容与形式。在内容上,增加职业素养教育板块,邀请企业人士与家长共同参与,通过职场案例分析、职业道德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学校心理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拓展活动等。在形式上,创新家长会形式,采用主题式、工作坊式家长会,增强互动性与实效性;拓展线上合作空间,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德育课程、亲子德育活动等;组织家长深度参与学校德育实践,如担任校外辅导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为中职学生德育发展提供多元支持,全面提升家校合作的活力与成效。
五、结语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家校合作的作用、现存问题及优化路径。家校合作在学生品德塑造、学校德育效果提升和家庭德育功能完善方面意义重大,但当前存在合作意识淡薄、机制不完善、内容与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强化合作意识、构建完善机制、丰富合作内容与形式等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家校合作成效,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家校合作在中职德育领域应持续深化与创新,各方需不断探索实践,为学生营造更优质的德育环境,助力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后续研究可进一步聚焦于合作效果的精准评估与动态调整策略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黄显伯,陈婷婷.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云”模式的创新研究[J].科技风,2024,(13):61-63.
[2]韦金爱,韦晗,唐峥峥,等.中职学校德育实践模式:一目标、三特性、四环节、七主题[J].亚太教育,2024,(05):100-103.
[3]张碧英,张良环.浅析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生家庭教育问题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对策[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2):19-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