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穿新鞋,走新路,赶新考

作者

张晓燕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摘要:面对新高考模式,政治的复习也应做出相应的变革,本文立足教学实践,面向新高考复习,从教学角度提出了政治复习的几点思考,首先是要关注统编版新教材,研究最新的高考题,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其次要抓住核心知识,注重体系建构;最后要紧跟时政热点,从社会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由此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应对新高考。

关键词:高考政治;核心素养;复习

纵观近几年全国卷、各省份高考卷,这些试卷都很好地体现了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突出了对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等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紧密结合社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在基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灵活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因此在应对新高考的复习中,我们首先得把握好方向,在此基础上,着重夯实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一、关注新教材,研究新题目,找准新方向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在高三的复习中,研究新教材,关注新情况,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一件事。

例如:《经济与社会》如:第三课内容由原来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变更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最新的表述和提法,紧跟时代发展,紧跟最新举措。当然研究新教材,并未意味着要把所有新教材的内容全部重新教授,而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寻找新老教材的契合点,适当补充和拓展。

在关注新教材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需要研究最新的高考题,探索材料情境、命题立意,为复习找准方向。例如:2024江苏高考卷坚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贯彻立德树人要求,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化了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如其中一道政治与法治的主观题,以“水安全治理”为主题,要求阐述水安全治理一体化的意义。这一情境贴近生活实际,要求学生需要学生具备理性精神,分析能力,绝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深入情境探究理解,逻辑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因此,研究最新的高考题,把握好考查的方向能让复习更有针对性,事半功倍。

二、注重体系建构,夯实必备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试卷的命题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命题更加强调对知识面的考查,更侧重横向延伸,即本学科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对重点知识突破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逻辑体系的的概括、归纳,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比如在《经济与社会》的复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整本书的知识体系,串联所学的各个知识点,我们可以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新建构书本知识,形成五大复习专题,即如下完整的体系(图一),当这一宏观体系建构完成后,学生头脑中就有了关于经济生活的总体框架,解答主观题时可以从知识体系中搜索,而不会遗漏大的知识点。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之上,在复习到每个专题时再帮助学生建构中观体系,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图二)。

由此,建构由宏观体系到中观体系再到微观的知识点,层层建构,形成面上整体整合,点上拓宽拓深的知识网络,将零散化,碎片化的知识有效整合,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识记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体系有利于深化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的考查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都要用相关核心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夯实好必备知识,这也是最为基础的。

三、聚焦时政热点,提升关键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强调与社会热点的紧密结合。高考的命题也是如此,都是结合社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都力求在基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灵活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因此,在夯实必备知识的基础上,高考的复习应该聚焦时政热点,并以此为依托,设计高阶问题,深化对情境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锻炼提升关键能力。

例如在哲学一轮的复习中,笔者根据时政热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设计如下的情境和开放的问题:

【材料】回望过去,曾经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求索救国救民的新路。从“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的奋起抗争,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众志成城,再到“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理想,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谱写伟大精神,锤炼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今天,站在时代新的起点上,无数青年也在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他们有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钻研科学,用实验室里的青春换来我国科研领域的发展进步;有的深入基层,躬耕一线,把为人民服务写在大地上;有的身着戎装,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新时代中国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心怀无穷的远方,心系无数的人们。

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请你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①请综合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②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这一情境是紧跟热点的,是体现价值引领的,问题的设计是开放的,是创新的,在这样的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充分运用感知、分析、判断、综合等逻辑思维,精准、完整地从材料中获取和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提取和调动学科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这样结合时政的情境设计既能够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中掌握知识,更能够引导学生在情境化的参与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践行正确的价值取向。

虽然新高考改革后江苏卷不再直接考查学生纯时事的题目,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时政的抛弃,而是将时政转化成情境,要求学生理解,分析,运用,这反而恰恰是对时政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三的复习中关注时政,研究热点是必不可少的。

高考的复习我们要脚踏实地,埋头赶路,也需要抬头看路,找准方向,在复习这条路上,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的“武器”,锤炼核心能力,使高考的复习更加高效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