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动态知识转化模型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优化探析

作者

张星培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市,017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动态知识转化模型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优化策略。通过分析动态知识转化模型中的SECI过程、场(BA)和知识资产(KA)三要素,本文提出了实践教学知识转化模式及其要点。研究指出,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动态知识;转化模型;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优化

引言

随着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专业化旅游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师指导不足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基于动态知识转化模型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方法的优化。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基于动态知识转化模型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方法的优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实施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培养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

1动态知识转化模型概述

1.1模型背景阐述

动态知识转化模型是学术界在深入剖析和广泛探索企业知识转化与创新机制这一复杂领域后所取得的一项重要理论突破,由野中郁次郎等一众杰出学者经过精心研究与构建而得以形成。此模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知识与特定情境之间如何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共同演进出一种动态螺旋式的知识生成过程。该模型着重强调,知识的产生绝非一个孤立、静态的事件,而是深深植根于丰富多样的人际互动之中。这些互动涵盖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间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同时,模型还揭示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和融合是知识产生和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这一模型的阐述,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知识在企业中的转化和创新机制,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创新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1.2模型核心要素解析

作为模型的理论基石,SECI过程涵盖了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整合(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这四个紧密相连、循环往复的步骤。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步骤,模型实现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有效互动与转化,为知识的持续创新与增值提供了坚实的路径。在动态知识转化模型中,“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知识转化活动得以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场所或环境。这个“场”不仅包括了传统的物理空间,还涵盖了虚拟空间和社交空间等多元化的维度,为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供了广阔而灵活的平台。作为知识转化活动的直接产物和宝贵财富,知识资产在模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涵盖了个人知识、团队知识和组织知识等多个层面,是知识转化与创新过程中不断积累、整合与升华的各类知识资源的总称。

2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1深入剖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其行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理论知识作为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石与先导,为学生踏入实践领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科学的行动指导,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循。然而,反观当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不难发现,其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状态。这种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传授,但也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发挥创新思维与能力的空间。因此,如何打破这一困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成为了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2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实习环节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难题是,如何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特定问题。这个问题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因为他们经常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在面对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时,显得过于抽象和片面。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仅影响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也阻碍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的单向讲解和学生的简单模仿,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还忽视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和指导,学生常常无法适应旅游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这对他们的实践效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本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这一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他们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因此,实践教学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一种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旅游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基于动态知识转化模型的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3.1全面优化教学目标

在设定实践教学目标时,应当着重聚焦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螺旋式动态转化与提升过程。这一核心目标的设定,旨在通过一系列经过深思熟虑且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强化并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巧,而且深刻挖掘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高效的问题识别与解决能力。通过这一过程的深入实施与持续推进,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挖掘、领悟并提炼隐性知识,同时将其与显性知识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和全面升华。这样,当他们在未来面对复杂多变、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实际情境时,将能够迅速调动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现出卓越的综合分析能力、敏锐的判断力以及高效的执行力。期望学生能够成为具备高度适应性、创新性以及持续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能够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追求卓越、引领潮流,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2深度优化教学过程

3.2.1SECI模型的有效运用

为了显著增强团队合作与互动学习的效果,应当积极构建并优化一系列合作与互动机制。这包括但不限于组织丰富多样的小组项目、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为学生们搭建一个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平台,从而有效促进他们之间隐性知识的自然传递与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精心设计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度。通过这些环节,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并在反思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将那些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逐渐转化为清晰明确的显性知识,还能够实现知识的可视化与结构化,使其更易于被理解和应用。同时,依托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显性知识进行深度整合与重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能够形成一个更为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知识的应用价值与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2多维度场的构建

积极致力于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完善,旨在为学生精心搭建一个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无缝衔接的广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充分锻炼各项专业技能,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大力开发线上实践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学生们提供更加灵活便捷、丰富多样的学习路径。这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还充分满足了学生们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此外,还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研讨会、企业参观交流活动以及行业专家讲座等,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进他们与业界人士的深入沟通与密切联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与前沿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可靠的基础。

3.2.3知识资产的持续积累与共享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建立健全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应广泛涵盖各类案例库,这些案例应来源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真实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同时,实习报告库也应被纳入其中,收录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撰写的报告,通过分享和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此外,还应包含最新的行业研究报告,使学生们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视野。这个实践教学资源库将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点进行探索,从而支持他们的自主学习与深度探索。在实践教学方面,应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还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结语

通过引入并精心优化一个基于动态知识转化模型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显著地提升实践教学的成效与质量,进而全方位地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市场竞争力。这一创新模型的巧妙运用,极大地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即时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有效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展望未来,应当持续深化对动态知识转化模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挖掘并拓展其在教学领域的巨大潜力与独特价值。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期待能够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革新与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卓越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以满足旅游行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参考文献

[1]唐衍军,蒋翠珍.跨界融合: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3,2:71~74

[2]刘鑫.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7(10):55~57

[3]刘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3,41:105~108

[4]刘艳,王静,赵欣.“双创”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实践教学的突破与创新[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8(3):84~88

[5]张成.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专业“四位一体”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探究———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J].绿色科技,2023,23:245~248

女,1992.11,汉族,黑龙江省绥化市,硕士,讲师,旅游开发与规划管理、旅游实践教学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10216,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