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杨波 银星金(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放射诊断科介入室,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对于颈动脉内膜狭窄而言,其是导致患者患有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而对于颈动脉内膜增厚而言,其属于导致患者呈现出颈动脉内膜狭窄的关键因素。为将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临床主要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展开疾病治疗。此种手术的实施,可将增厚的颈内动脉硬化斑块有效切除,可将血管内垃圾有效清除,将血管疏通,对于脑血管疾病的出现给予充分预防。为了确保此种手术方式获得广泛应用,期间采取有效方式给予护理干预,存在显著意义。本次研究主要就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予以综述。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我国每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达500万,发病率高达10万人中有393名患者。然病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属于对疾病危险性进行预测的关键指标[1]。颈动脉狭窄的出现,会导致患者呈现出脑缺血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更为严重会表现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情况,导致社会以及家庭负担逐渐沉重。对于脑梗死在预防期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获得广泛应用[2]。但为了确保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以顺利完成,期间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护理干预,存在显著意义。本次研究主要就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予以综述,具体如下。
1、对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干预
1.1对患者给予全面评估
对于颈动脉狭窄而言,其作为动脉硬化性疾病一种,因为病因同源,在临床上通常会呈现出一患多病的情况。在此种情形下,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方面也提出较高要求,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病情做到系统性以及全面性评估[3]。手术前对患者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实施全面评估,对患者有无呈现出肌力活动障碍、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等实施评估,将术前检查加以完善,对患者手术耐受能力以及全身情况给予了解,对动脉病变情况给予了解,合理完成个体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1.2 内科疾病治疗护理配合分析
对患者并发症情况给予全面了解,对于高血压患者每日需要控制血压测量频率为2~4次/d。病情需要,合理对患者展开动态血压监测,对患者血压波动范围给予充分掌握,就患者口服降压药予以指导,以对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就糖尿病饮食合理指导,对患者空腹以及餐后血糖给予监测,结合血糖监测结果,对降糖药用量给予有效调整,对血糖控制效果实施观察。对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要求给予满足,此外避免因为血糖控制不当而呈现出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的情况。
1.3合理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主诉予以倾听,就患者以及家属针对手术以及疾病知晓程度给予了解,对其心理顾虑以及感受加以了解。结合患者不同心理需求,对其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干预,邀请手术成功康复期患者对当前治疗患者展开现身说教,就治疗经验以及患病情况予以交流,在疏导期间避免过度对手术效果给予强调,以防止患者因为过大期望而呈现出心理落差,最终表现出护患纠纷现象。
1.4 对患者合理展开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操作
为确保患者患侧脑血流良好侧支循环获得充分建立,以确保健侧颈动脉对双侧脑血流进行供应,对于脑卒中等系列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给予充分预防。在手术前3~4d,合理展开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操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同医生之间展开有效沟通,就双侧颅内外动脉病变实施有效评估,即对侧支循环建立做出保证,又需要防止呈现出按压不当的情况,避免因为斑块脱落而发生脑卒中现象。
2、对患者给予术中护理干预
2.1手术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敷料:主包2、付包1、血管造影包1、手术衣4件、股动脉切开器械包1、下肢血管显微器械1、大方盘1、碗盘1、电刀、一次性取栓高值耗材。
2、一次性普通耗材:1"、4'、7"号线,21"、11"#刀片,留置套管针,Prolene 线5.0、6.0血管缝线,10ml、20ml注射器,白色尿管做橡皮蚊式,纱布4,纱垫1,吸引管1,消毒纱球1,管球套1,花生米1,贴膜1,橡皮筋做阻断带用。
3、药物:肝素备3支。巡回护士配制肝素的方法有2种:全身肝素化时'静脉内推注肝素按患者体重常规配备'肝素0.8-1mg/ kg *1支肝素。按单位配制1支肝素是12500单位:用20ml注射器抽10.5ml生理盐水'再吸2ml肝素共是12.5ml浓度为1000单位/ ml ;另外.术中冲洗管道及血管用肝素盐水,常规是300ml盐水加20mg肝素。
2.2手术步骤与配合
1、麻醉方式选择全麻,建立静脉通路:上肢留置液体,下肢留置液体。全麻后给予导尿,留置尿管。
2、手术体位: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术侧塞治疗巾球。做好患者的肢体保护工作,以免压迫皮肤损失皮肤。
消毒铺单:治疗巾5:1、一块治疗巾做成球状塞于术侧2、 铺切口下方3、铺切口对侧4、铺切口上方 5、铺切口近侧。大单3: 1、横铺与切口上方2、横铺与切口下方 3、竖铺与床尾。中单3: 1、切口两侧各辅一2、床尾辅一。
4、手术切口在患侧做胸锁乳突肌前缘纵行切口,切口长约6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颈阔肌,1号线结扎止血,递乳突牵开器牵开肌肉、切开深筋膜、解剖颈内静脉、双重结扎切断面总静脉;递小直角钳游离并显露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分别绕以阻断带和红绳,先不收紧,使动脉处于无张力且无粘连的悬挂状态。
5、全身肝素化:巡回护士遵医嘱给患者静脉推注肝素盐水使患者全身肝素化并看表计时。
6、切开动脉:洗手护士首先备好一弯盘内放一尖刀、血管阻断钳两把、血管夹2个、血管剪刀1,把全身肝素化5min后切开动脉,在颈总动脉前壁作一纵切口;用POTT剪延长切口,剪开分叉部和近段颈内动脉前壁,直至正常处,切口通常长约4-5cm。
7、取出栓子:用无创血管镊提起动脉壁切口缘。用剥离子先在颈总动脉的外侧切缘处找到正确的界面,分离粥样硬化斑块,分至中线附近,再从内侧切缘处分离,直至会师。最后提起离断的斑块,向颈外动脉内分离并轻轻下牵,即可将之拉出。但颈外动脉内的斑块常常向远端延伸,因而可被动脉控制夹夹住,为了完全分离拉出斑块,必需暂时松开控制夹,待斑块远端拉出后再夹闭。如果颈外动脉内有斑块残留,可引起血栓形成并进而闭塞全部颈动脉,所以,倘若颈外动脉内斑块切除不完全,应将动脉壁切口延向颈外动脉。
8、缝合动脉切口:洗手护士需备好0/6或0/5血管缝线、显微针持或血管针持,根据医师习惯,橡皮蚊式、带软管的20ml注射器抽肝素盐水、干净的湿纱垫两块,铺在术野两旁;可方便医师作缝合时看清楚缝针缝线,医师作连续或间断缝合动脉切口,递橡皮蚊式作牵引固定;在术者打结时,要不断地往术者手上冲肝素水以利打结,预防血栓形成及防止血管干燥。
9、缝合切口:确认动脉切口无出血后,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巾、纱垫、血管缝针、器械、皮管、阻断带等的数量,无误后逐层缝合。放引流管,切口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敷贴粘贴。
3、对患者给予术后护理干预
3.1 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
手术后,送患者入监护病房实施24~48h监护。对患者的瞳孔、意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肢体活动情况给予严密观察,特别对于冠心病以及高血压患者,需要对其给予全面监测预防。通过给予常规多参数生理功能监测,对患者的心律以及心率变化密切观察。手术后24~48h,会表现出血压波动情况,如血压过高,会表现出脑出血现象,如血压过低,会呈现出脑灌注过低情况,从而发生脑缺血。对此对患者的血压水平需要合理控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做出保证。结合术前血压水平,对于硝酸甘油利用微量泵输入,对降压药准确调整,对血压水平进行严格控制。
3.2 对切口渗血以及引流情况给予观察
手术后,需要对手术切口敷料是否呈现出渗血情况认真观察,了解患者颈部皮肤是否表现出肿胀血肿情况。对引流管实施妥善固定,对负压引流有效性做出保证。对引流液颜色以及量认真观察。对患者颈部不适以及呼吸困难是否出现随时询问。对于患者活动时切口保护方法注意指导,勿将颈部扭转,防止因为过度牵张而呈现出渗血加重以及局部疼痛情况。护理人员对于血肿需要做到早期识别,如观察呈现出吞咽困难以及伤口局部疼痛加重情况,需要做到及时处理,情形需要,在床头准备切开包,以做好备用。
3.3 对患者给予有效呼吸道管理干预
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呼吸情况给予密切观察。了解患者是否可以进行有效排痰,对痰色以及痰量进行观察,对患者的肺部呼吸音进行有效听诊。对于此类患者而言,通常呈现出较大年龄,自身体力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降低,对应的呼吸幅度表现为显著降低。此外完成气管插管后,患者会表现出轻度黏膜水肿症状,对应表现出疼痛症状,呈现出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情况,使得咳嗽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较易表现出肺部感染症状以及肺不张症状。在实施护理期间,需要做好血氧饱和度观察力度,如观察吸氧条件下,患者的氧饱和度水平仍然在95%以下,则需要就系列原因加以查找。如患者表现出肺部感染情况,则需要合理展开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操作,将患者的胸部体疗有效加强,合理对患者展开雾化吸入操作,对患者的有效吸痰以及咳嗽给予指导。联合对患者展开抗炎治疗、补液治疗,将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进行显著纠正,直至患者成功康复出院。
3.3 对术后并发症给予观察
对患者完成手术后,较易表现出脑卒中、术后低血压、切口张力性血肿、切口严重水肿、过度灌注综合征、术后高血压、颈动脉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以及神经损伤等系列并发症。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预防。如患者表现出术后低血压情况,则合理选择多巴胺对患者实施泵入治疗,以促进血压恢复正常;过度灌注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手术后呈现出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通过对患者精神状态、肌力、意识以及肢体活动情况等加以观察,避免呈现出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情况。术后对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对于过度灌注综合征进行有效预防。在脑卒中以及脑缺血预防期间,术后,需要对肢体有无偏瘫认真观察,了解右侧肢体肌力是否呈现出进行性减退情况。如发现,需要做到及时纠正。在颅外神经损伤预防期间,因为患者颈动脉附近存在丰富的神经组织,手术期间,较易表现出面神经、舌下神经、喉上神经以及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术后需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否呈现出系列异常加以观察,如表现出吞咽困难症状、进食呛咳症状以及声音嘶哑症状等,需要合理采用神经营养药物展开对应治疗。
总结:
临床对于脑梗死患者在预防期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获得广泛应用,在血管外科中获得广泛应用。具体在实施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全面系统掌握。手术前通过充分评估,对于内科疾病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对血压水平有效控制,对手术给予熟练配合,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对于引流情况、切口渗血以及呼吸道实施有效管理,对于并发症给予充分预防,从而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以对手术效果做出充分保障,对患者的早日康复给予显著促进。
参考文献:
[1]陆伟华,胡双双,徐静蔚. 基于Waterlow量表的术中体位干预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应用效果[J]. 山西医药杂志,2022,51(7):735-738.
[2]陈君君,蒲林哲,李海燕.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品管圈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7):1-4.
[3]李少,赵水珍,陈小红. 传统护理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医药前沿,2021,11(21):148-149.
[4]张春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体会[J]. 家有孕宝,2021,3(9):273.
[5]周佳,华莎,彭娜,等.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26(3):204-206.
[6]赵静静.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 家有孕宝,2021,3(3):149.
作者简介:杨波(1989年-)汉族,女,河南清丰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疾病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