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新工笔花鸟画的当代性表达

作者

张嘉慧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为当代工笔花鸟画打下了丰厚的传统基础。早在魏晋时期工笔花鸟画便有独立发展的趋势;随着唐朝经济文化的繁盛,花鸟画便独立成科;五代之后,花鸟画进入了繁荣的历史发展时期,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画风格“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主要是以徐熙的画清秀飘逸而不拘泥于细节,黄荃的画雍容华贵且工丽细致为主;宋代前期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宗法“徐、黄”二体,但“黄体勾勒填彩、旨趣浓艳”更受喜爱,后期因为宋徽宗赵佶的大力推崇,工细的院体花鸟画风占据了主流,而形制多为小品,在这时,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达到了巅峰时期;南宋承袭了北宋的花鸟画风,延续了宫廷院体花鸟画的这一传统,同时创新了画面的形制,比如册页和长幅巨制等,技法方面也呈现出工写结合、彩墨并重等创新性发展;元代工笔花鸟画以水墨为主,设色较为素雅,出现了钱选、王渊等文人画画家,明代工笔花鸟画代表画家有边景昭,承院体花鸟之传统,开创工笔重彩法。清代呈现出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局面,写意花鸟画在这个时期成就斐然,相较于此,工笔花鸟画显得逊色一些,其中,“工笔”、“没骨”分别上溯黄荃体制与徐熙之法,来自西洋的画家将西画的光影技法融入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之中,直至近现代新工笔花鸟的出现。

一、新工笔花鸟画的图像性

二十一世纪工笔花鸟画的面貌,也与时俱拥有新的内涵,承载了更多的喻义,新工笔花鸟画呈现出多彩纷呈的视觉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发展:

首先是题材的拓宽,传统花鸟画题材中出现的基本上都是各种花、鸟,后来又增加了走兽翎毛,但是到了当代题材不受局限,天上飞的、海里游的、陆上走的都有,不仅有猫、老鼠、蛇、狐狸、豹子等,以及各种蜥蜴,甚至还有动植物标本、风干的药材,还有各种生活物品;即使是蘑菇、玉米、白菜、螃蟹、游鱼等也不是单一的表现,而是物品在量上的堆叠,现代时尚的符号也被引入,如蕾丝、乐器、高脚杯等,这些符号的添加不仅是当今这个时代丰富的物质生活的缩影,也切合了我们对物的审美寄托,在这些符号里面,依然包含着点线面的传统元素,它既是一种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也是当今物质文明带来的轻松悠闲的生活的反映,这种大胆开拓的精神值得肯定。

其次是表现技法的拓展,在当代工笔画中主要体现在画面重新建构对颜色的运用以及对制作方法和肌理的拓展。构图从原来的“C”形“S”形转化为团块式、垂直式,强调画面分割,色彩上高级灰调子的运用使画面颇具当代性,例如高茜的很多作品都是平面化处理的灰调子,单纯朦胧而又回味无穷。我们知道在传统花鸟的画面中对花的描绘尽态极妍,强调写实,各种花卉的描绘细致精巧、一丝不苟,叶子也是绿色,背景色单一,基本是黄赭一类的古朴的颜色,而时至今日,对光影的认识也增添到画面中,花与其他植物的颜色和叶子的造型,是根据画面需要做的效果,没有固定的颜色、肌理制作也不拘泥于一种。

二、新工笔花鸟的抒写性表达

新工笔花鸟画之中的抒写性,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展现。分别是: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与抒情意味,这三个方面分别代表以形写神、隐喻表达、托物言志。

对于物象的造型,强调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它不受物体本身的形态,时间,空间等的约束,这是画家用心灵去感受物体,在把握物体自身特点后将创作的思想感情用不同的介质作为媒介表达出来,不管是传统的工笔花鸟中的造型还是现代工笔花鸟中的造型。

“以形写神,意在笔先”这是画家们对造型追求的目标,现今的的工笔花鸟画对造型的要求,已经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发展,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更有意思的造型表现。比如借鉴装饰性绘画的变形、夸张、怪诞等造型以使造型更主观,具有主观美感,核心是唯美主义的内涵——让人感觉到趣味性或者美的享受。

“隐喻表达”主要指画面具有象征性,暗含主观意向的处理,具体可以分为第一,以画中物象的“谐音”来进行隐喻。画家借助一个物象的读音或几个物象组合在一起的读音为画面增添隐藏内涵,如喜鹊立在梅花枝头,谐音“喜上眉梢”;莲花旁边画游鱼,谐音为“连年有余”;《蜂猴图》隐喻“封侯”;《三思图》画三只鹭鸶,比喻“三思”等。第二,用诗书画结合的方式展现。如李迪所作的《鸡雏待饲图》这幅画,只能看到作者描绘的是两只嗷嗷待哺的鸡雏听到母鸡的呼唤,正欲奔去。但是配合乾隆的题字“双雏如仰望,其母竟何之……灾壤民待哺,慎哉群有司”,便可得知此诗以小鸡隐喻灾民,皇帝希望各省官员能在处理政务时不忘嗷嗷待哺的小民。又如宋徽宗笔下的《芙蓉锦鸡图》,内容展现的就是芙蓉上站着一只锦鸡,但细看题诗,诗中的“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用典出自鲁哀公称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托物言志”通过认真思考、总结历史等形式,借助特定物象寄托个人思想情感以达到绘画创作意图与欣赏目标,比如高洁傲岸的梅花、坚韧不拔的竹子、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

其中,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抒情意味这三方面展现能够在新工笔花鸟画中体现中国画中的抒写性的精神内核,最后达到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艺术效果。

三、新工笔花鸟画的当代价值

新工笔花鸟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兼收并蓄,在造型与构图方面通过借鉴与融合西方科学的写实主义造型技法与现代构图观念,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学、解剖学、明暗关系处理、西方构图学等绘画理论带入当代新工笔花鸟中,将画中物体的造型与体积感准确的表现出来使得所呈现的物体更具有造型立体感,不再单一平面化;而西方的构图学通过空间的构成与特殊排列等构图形式与立体造型技法相结合,体现出“三维”的立体效果。这种既保留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线造型艺术与平面化的特点,又增加了视觉感与立体感的画面效果,同时扩宽了画面的空间感,形成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新面貌。而对于西方明暗关系的处理技法在新工笔花鸟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主要以散点透视表现,而西方的绘画则是焦点透视,其中的有受光与背光面,呈现出明暗关系,当代工笔花鸟画将明暗关系带入画中,在塑造物体的时候通过这种关系使得物体本身或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变得虚实结合,愈加生动细致。这种西方绘画技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工笔花鸟画的写实技能与造型观念。

总而言之,在新工笔花鸟画的创新路上既要坚持传统的精神文化内涵,也要理性的吸收和借鉴一些西方优秀的艺术文化,从中国的时代特征出发,同时把握住当代新工笔花鸟画的切入点,将适合改革的新文化艺术精神纳入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推陈出新。

四、结语

新工笔花鸟画的当代性价值立足传统、重在实践、不断与其他文化多元交融,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中国人特有的美学思想,由图像性的视觉观照,到意象性的深入探究,再到深层体现出来的精神层面的内涵,结合时代的因素,将新工笔花鸟画当代性特色体现了出来,其核心就是创新,这竟是我们在当下的学习与创作之中要不断的去汲取优秀的文化思想,结合自身体验,融入到画面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篇[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3]王惠.回归传统进程中的当代中国画创作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3]吴丹.当代新工笔花鸟的当代性表达[D].沈阳师范大学,2017.

[4]苏钰茵.当代“新”工笔花鸟画创作技法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3,(04):57-59.

[5]程之尚.“新工笔”花鸟画的意境营造[D].苏州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