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分析
段子君
安福县平都镇中心小学 343200
摘要: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开展家校共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构建系统化的家校沟通机制、指导家长科学规划孩子课后时间、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家校互动模式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通过家校携手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策略
引言:"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然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作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家校共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双减"新形势,班主任如何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家校共育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摆在每一位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班主任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一、构建系统化的家校沟通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在"双减"背景下,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家校沟通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班主任要搭建多元化的沟通平台,拓宽家校互动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沟通网络。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等方式,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班级博客等新媒体平台,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在沟通内容上,班主任既要全面了解和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又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掌握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1]。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学科老师加强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做到对学生的发展状况了然于胸。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主动与家长分享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先进的教学理念、卓有成效的教学案例、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促进教育资源在家校间的双向流动。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家校沟通机制,班主任可以消除家校间的信息壁垒,增进家校互信,为家校共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指导家长科学规划孩子课后时间做好监督引导
"双减"政策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为其课后时间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孩子放学后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许多家长感到无所适从。小学班主任要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家长科学规划孩子的课后时间。一方面,班主任要向家长系统介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实际情况,科学编排孩子的课后活动,包括自主学习、体育锻炼、艺术修养、劳动实践等,做到动静结合、学习生活兼顾、丰富多彩。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课后生活的必要监管,防止其沉溺网络游戏、追星追剧等不良嗜好,引导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班主任还要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利用好课后时间,通过亲子阅读、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形式,与孩子一起成长,增进亲情。在班主任的悉心指导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合理利用课后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养成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2]。
三、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教育能力
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家庭教育大有可为。但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会遇到困惑。小学班主任要立足学情,开展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班主任可以通过深入细致的家访、谈心,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家庭背景等情况,有的放矢地为家长提供教育建议。比如,针对性格内向、自卑懦弱的孩子,班主任可以引导家长营造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多给孩子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针对好奇心强、精力旺盛的孩子,班主任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参加亲子运动会、科普展览等活动,发掘孩子的特殊才能。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等,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技巧。通过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可以帮助家长找准教育突破口,不断增强教育信心和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孩子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家校互动模式深化教育合作
互联网时代呼唤教育范式变革,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小学班主任要审时度势,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家校互动模式,拓展家校教育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班主任可以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探索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与家校互动APP、教育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家校信息的实时分享和双向互动。比如,班主任可以通过APP即时发布学生在校的点滴成长,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并给予积极反馈;家长也可以利用APP反映孩子在家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寻求班主任的专业指导。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直播、在线课堂等形式,精心打造云端家长学校,策划一系列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力邀优秀教师、专家学者授课,为家长答疑解惑,传播先进教育理念。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家长学会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班主任可以跨越时空界限,不断拓宽家校合作领域,汇聚教育合力,形成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3]。
结语: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小学班主任处在家校共育的关键岗位,要立足"双减"新形势,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从构建系统化的家校沟通机制、指导家长科学规划课后时间、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家校互动模式等方面着手,不断深化家校合作,提高家校共育实效。唯有家校同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破解"双减"难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白鹏雁,虎志东.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4,(15):42-44.
[2]陈丽萍.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仙游县度尾砺山小学;,2023:5.
[3]李复娟.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三).山东聊城市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