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作者

王阳

大石桥市北街小学 115100

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目标模糊、生活联系不足、信息技术应用不当、教学资源运用单一等问题,提出了设定清晰目标任务、关联学生实际生活、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灵活运用教学资源等四项具体策略。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提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一线教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策略分析

引言: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期,而实践活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深入研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期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设定清晰的目标任务

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明确的目标任务设定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目标[1]。这些目标应当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知识目标聚焦于基础概念和运算规则的掌握,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设定目标时,教师要注重目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使每个任务都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任务设计要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学“千克、克、吨”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定如下具体目标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称重活动,理解克、千克、吨三个计量单位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量感,并能熟练进行单位换算。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校园物品重量调查”活动,收集不同物品的重量数据,制作重量对照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秤具进行称重,记录数据,并尝试用不同单位表示同一重量。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计量单位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二、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学习要深入生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紧密联系。教师应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和场景,使数学知识具有现实意义[2]。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现象,形成数学与生活互通的认知模式。

在学习“乘法整理与复习”单元时,教师设计了“超市购物”主题活动。学生需要利用学校小超市的真实商品价格进行购物规划和计算。比如,给定150元的预算,要求学生设计一次班级聚会的零食采购方案。学生需要查看商品价格,计算不同商品组合的总价,考虑如何用有限的钱买到最多的零食。这个活动不仅练习了乘法运算,还涉及实际的消费决策,培养了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计划能力。

三、结合信息技术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和数字化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原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数字工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避免盲目追求形式,确保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教授“图形的运动”单元时,教师运用动画软件制作了图形变换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操作几何画板软件,亲自探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师设计了虚拟实验室,让学生通过拖拽、旋转等操作,观察图形运动的轨迹和特点。学生还可以使用录屏功能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制作成微视频与同学分享。这种教学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培养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为数学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支持。教师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物、环境等,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在资源选择上,要注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资源能够有效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资源的收集和创造,培养其资源意识和利用能力。教师还要注意资源使用的时机和方式,使其真正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3]。

在教学“除法”单元时,教师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各种资源展开教学。首先,利用学生带来的水果和文具等实物,创设分配问题的情境。然后,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用操场上的方砖进行分组计数活动,体验除法的实际应用。教师还让学生收集家庭购物小票,分析生活中的除法应用场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类整理,制作成表格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多样化的资源运用,不仅使抽象的除法概念具体化,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需要教师从目标设定、生活关联、技术融合和资源利用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未来,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深化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研究,探索更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实践活动评价机制的完善,建立更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实践活动的持续优化。期待通过持续的实践创新,让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徐雅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J].天津教育,2024,(20):13-15.

[2]莫薇霖.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J].天津教育,2023,(20):138-140.

[3]张丽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策略[J].天津教育,2022,(03):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