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评价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郭敏
荆州市沙市黄家塘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回首我们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课堂评价缺失了尊重、激励;弱化了情趣、个性。如何更有效地达成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从而使学生在自然的最佳的状态下学习和发展呢?于是,我尝试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作为我的小微课题展开研究。通过课题的实施开展,我对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评价是一种中观和微观的教育评价。语文教学评价,即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系统、科学地收集、处理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以求改进的过程。
通过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时,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尝试以激励性 、情趣性、 多元性的评价尽可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 激励性评价
1.尊重学生 允许出错
评价是在教师和学生多边互动中进行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心灵的氛围直接影响评价过程的推进和评价功能的发挥。我们要为学生建构一个安全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式的评价氛围,保持学生的心理平衡,要允许学生出错。如评价:“只要你能积极举手,你就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尤其对于出错的孩子,我们绝不能在感到学生的回答可能出错时,未等他说完就中断他的发言,这样既不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还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而应多一些亲昵的激励词,如:“再试一试,你会做得更好!”“比起以前,你进步多了,真为你高兴!”多一些宽容、爱惜、尊重,脸上常带鼓励的微笑和信任的喜悦。学生只有从内心感受到“安全”与“自由”,才会“畅所欲言”,才会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敢说乐说。
2.因人而异 纵向比较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个体在语文学习水平上客观存在着差异。评价时应打破传统的“一视同仁”的评价标准,依照不同学生语文水平的实情,以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目的使每个学生“成功”。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都希望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正如比尔盖兹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我们的评价不能成为划分学生优劣的手段,不能成为教师、家长惩罚学生的依据,而应成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评价,体验到语文课堂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引导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后继学习。如一位学生原有基础差,读一段文章错字迭出,但是是其主动要求读的,教师就应评价他:“真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能大胆举手,有进步!相信继续努力多记住字,会读得一天比一天好。”这样,学生学习的信心之帆将被鼓起,不断努力终会读得流利正确。
二.情趣性评价
课堂上,如果我们老是以鼓掌、拍手、喊口号等单调重复的形式来进行课堂评价,无疑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久而久之,更容易进入反应冷淡的怪圈。因此,我们在评价的方式上应创新求变、多些情趣。
1.亲近生活 语言幽默
我们的评价应尽量与学生的亲身经历、身边的事、视野范围、生活经验相靠近,以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可触可摸可感的事例来引导评价。如教学《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一课,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时,教师及时评价引导:是啊,前几天我们班梁子杨不舒服呕吐时,同学们马上怎么做了?以一系列的现实的重现步步深入文本的学习,亲近生活的评价将生活和课堂融合为一体。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幽默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情绪高涨,兴奋不已,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在评价时,不要总是一句“好”、“真棒”、“聪明”、“能干”这些空洞干瘪的语言来评价,而是要用如“你的朗读让我走进了美丽的新疆,哦,简直让我尝到了新疆葡萄那甜甜的味道了”,“怎么读好这段话呢?谢谢你送给大家的锦囊妙计!”这样的课堂评价能使课堂趣味盎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高了。
2.善于倾听 形式多样
帕玛尔曾经说:“专心倾听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它在某种程度上耗费我们的心智,也令我们大为震惊。但当我克制住自己进行权威判断的冲动时,这件事情也就变得容易做到了。”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总是过快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仔细倾听学生的吐露,然后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办法。事实上,课堂评价必须在善于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教师有效地倾听然后才能饱含深情和真情地予以评价,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解开自己心中的疙瘩。使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器重、认可和尊重。对于学生一些有偏颇的理解,教师更不要急于下结论,多听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多探讨,效果将会更好。
三.多元性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应打破教师独霸的局面,小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有积极的审美、评价需求和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促进了多向交流,更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评价时,教师的评、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并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目前,教师们对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放得不开。我们要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敢于负责、善于欣赏、乐于分享的态度,同时,评价时,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的指导。学习是一种建构,老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评价渗透一些基本的方法,如,用上这样一些评价语言:“你真会思考,善于用xxx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你的回答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那就是xxx”。引导学生领悟互评自评的方法。虽然在起步阶段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经长期训练,由扶到放,学生会逐渐变得愿评、能评、善评。尤其是自读自评,在朗读指导时,能增强朗读的理性思考。如:要求读后对哪儿读得最好,哪儿读得不够好,如何改进等进行评价。学生认真听,积极评,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研读了课文,领悟了朗读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成功感受。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激励性、情趣性、多元性的课堂评价能较为优化地实现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功能,使语文课堂变化多姿,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