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稠油井生产管理的探索

作者

唐守忠 杜国栋 韩安琪 张译天 杨博轩

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

【摘要】特超稠油特性密度为1.0326g/cm3(20℃),大于1,粘度为900000mPa∙s(50℃),流动慢,易造成凝堵。采油管理十区注采站超稠油井因地层结构出现间出油现象,由于间出造成油井压力过高,存在不安全因素。

研制的预防间出超稠油回压高装置在井口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电加热装置自动启动,在极短时间内将水加热至高温蒸汽状态,解决井口凝堵问题,保证原油正常输送至多功能储罐。当稠油间出结束时油井压力下降,此装置达到压力设置下限自动关闭,避免加热蒸汽的浪费。

【关键词】超稠油  间歇出油  堵塞  掺蒸汽  扫线

一、概况

2024年3月,采油管理十区新投产的KXK119X61井组开始生产,目前井组共5口油井,该井组为特超稠油区块,密度为1.0326g/cm3(20℃),大于1,粘度为900000mPa∙s(50℃)及以上的稠油,由于该区块为间歇出油,导致井口回压剧烈波动,出油时回压最高达到5MPa以上,如不能及时处理将导致出油管线堵塞,油井停产,由于边远井一站离驻地距离远,约30公里以上,错失最佳处理时间,因此研制间出超稠油防堵装置非常必要。

(一)生产现状

2024年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十区边远井管理1站因特超稠油导致的出油管线堵塞比75%,增加了作业费用,影响了油井产量。一般稠油和特超稠油的粘度和温度曲线见下图(图1、图2)。

(二)容易造成地面管线堵

由于边远井管理1站单井管线较长,地面热量损失较大,温降大,导致地面管线液体流动缓慢,回压升高,甚至堵管线,仅在2024年因地面管线堵塞进行的扫线措施9井次,产生运费1.2万元。

(三)管柱负荷增大,管理难度加大

油稠产液流通阻力增加,泵、杆所受负荷增加,易造成油井不平衡、耗电增加、油管漏、泵漏甚至烧电机、抽油杆断等后果,给我站的日常管理带来了难度,单井管线长度较长,更加大了我站的管理难度。

总之,边远井管理1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稠油井治理机制,提升油井的管理水平。

二、稠油井治理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预警机制

我站根据稠油井特点,加强油井的日常管理,对稠油井建立预警机制,利用油井的参数对其进行预警,一旦达到警戒线,采取最经济有效措施,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将油井警戒线设置值下发至班组和资料室,实现因稠油导致超警戒线三级联防:一级班组,一旦现场数据超出警戒线,马上上报技术人员;二级资料室,在资料员录入数据时对数据进行二次把关,超出警戒线时上报技术人员;三级队部,技术人员利用网络平台,每天观察各油井生产情况,确保油井超出警戒线时可以及时发现。

(二)及时对稠油井采取措施:

一旦油井达到警戒线马上采取措施,避免稠油间接原因导致躺井:采取降粘工艺,热力法等措施,使其生产恢复正常,并依据油井实际情况,采取创新措施降低成本,简化操作:

为实现特超稠油井长效生产,小组认为设计一套有效的间出超稠油防堵装置,是解决稠油井四季都能正常生产关键,减少稠油停井的有效途径。分析认为,创新需求有以下几方面:

需求1:工具能有效的防止电加热故障时稠油堵塞出油管线。

需求2:开井前,可以循环一定时间蒸汽让稠油不能堵塞油流通道,造成开井失败。

(三)通过加强日常管理,保障稠油井的正常运行

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油井的日常管理水平的提升,为预防稠油以及稠油导致的问题打下基础。

影响特超稠油开采的主要因素就是温度,下图5就是KXK119X61井组中最稠即原油粘度最高的一口井,目前井口温度低于90℃回压就会升高,采用双空心抽油杆加热模式生产。

(1)影响原油粘度的因素

影响原油粘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原油粘度越低;二是压力,压力增高,原油粘度增大;三是溶解气量,溶解气量越高,原油粘度越低;四是化学成分,轻质成分越高,原油粘度越低。

(2)间歇出油的影响

油井连续出油时输油管道中温度是稳定的,间歇出油时输油管道的温度是不稳定的,导致特超稠油在管道中因温度下降而粘度增高,回压升高,出油管道堵塞。

三、效果分析

(一)油井免修期加长

通过稠油井的动态治理,2024年实现无因稠油结蜡造成的躺井,稠油井管理水平提升。

(二)成本节约

对比2023年减少因稠油蜡卡造成躺井3口计算,节省作业成本8万元/口*3口=24万元。

由于加强日常管理,罐车、水泥车使用次数明显减少,较2021年减少罐车使用10车次,水泥车使用5车次,节省运费2.1万元。

(三)效益增加

较2024年油井因结蜡造成躺井或停井时间减少216小时,按照油井日油1吨计算,影响产量9吨。

(四)油井管理水平提升

通过动态治理机制的建立,职工工作强度减弱,节点责任意识增强,油井的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油井设备的运行情况好转,因稠油结蜡造成的躺井、烧电机、盘根盒漏失几率减小,队伍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孝桐、《设备点检管理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05.01。

2、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