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教学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韩沁芳
成都市武侯区望江幼儿园 610011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常常采用游戏教学策略,缘由在于此策略能够迅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主动且充分地施展自身各项能力,能够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幼儿培养成效。幼儿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应借助这一策略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但要加快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成长,还要为幼儿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学;社会性发展;教育策略
引言: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性发展是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构成部分,对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大影响。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地,应当围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来设计教育策略,落实到实际中以达成促进幼儿社会性快速发展的目标。鉴于游戏能够促使幼儿主动认知世界、探索未知、与他人良好互动,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推行了游戏化教学法[1]。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教师应将游戏教学法与这一培养目标相结合,充分发挥游戏教学法的作用,迅速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具体体现为:首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幼儿阶段,幼儿能够通过与同伴玩耍、交流等过程,逐步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例如表达自身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见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被关爱与支持,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安全感,对幼儿未来在学校学习、生活、工作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提升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幼儿需要具备适应能力来应对社会中的各种挑战与变化。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幼儿要学会遵守规则、学会解决问题,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独立思维能力与应对困难的能力[2]。通过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在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够有效解决自身面对的各类难题。最后,促进幼儿情感与道德的发展。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会亲身经历各种情感,比如喜悦、愤怒等,并需要学习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幼儿还会在交往中观察与模仿他人的行为,再通过幼儿教师的引导学习与模仿正确的行为,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有效推动了幼儿情感与道德的发展。
二、游戏教学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一)合作游戏,促进交流
幼儿教师在利用游戏教学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时,可以采用合作游戏策略,具体如下:首先,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多样化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让幼儿在游戏中拥有更多的选择与可能。例如,在建构区,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不同的建构游戏材料,并在合作游戏中与其他幼儿共同使用。其次,合理规划游戏空间。合理的游戏空间是促进幼儿在合作游戏中与他人交流的关键要素。幼儿教师需要布置出宽敞且开放的游戏空间,并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美工区、角色扮演区等,并且每个区域之间还要具备足够的通道与交流空间,这样能够让不同区域的幼儿迅速进入自己喜爱的游戏区域,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促进幼儿之间的有效合作与交流。最后,幼儿教师进行有效引导与指导。幼儿教师在幼儿开展合作游戏时,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合作小组的合作过程,并依据幼儿不同的表现采用不同的引导与指导方法,帮助幼儿解决面临的问题,同时促进幼儿之间的良好交流与合作。比如,幼儿教师在观察合作中的幼儿时,发现幼儿之间“各自为政”,并未进行交流与合作,幼儿教师则先观察每位幼儿的实际操作过程,并从中挖掘出能够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向所有幼儿提出问题,并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交流、探讨,直至进行合作实践。
(二)角色扮演,模仿成长
幼儿教师在利用游戏教学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时,还能够采取角色扮演策略,通过模仿与体验不同的角色,幼儿能够实现快速成长与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角色选择贴近生活。幼儿教师在挑选角色扮演的对象时,应当选取贴近生活的角色,例如可以引入家庭成员、职业角色等,这些角色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颇为熟悉的人物,能够在扮演这类角色时更好地理解角色职责、角色行为和角色情感。以扮演医生为例,幼儿在扮演过程中能够依据自身对医生的认知,模仿医生治病救人,从而促进幼儿形成关爱之心。二是幼儿教师从旁指导。幼儿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游戏开展之前,先协助幼儿了解角色的特点与相关情境,辅助幼儿在扮演中更出色地诠释人物。在游戏进行时,幼儿教师要密切留意幼儿的实际表现,倘若发现幼儿遭遇困难,或者在游戏中产生冲突,应当及时给予指导与协助。比如,幼儿在扮演家庭角色时发生争吵,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进而能够包容他人并学会理解。
(三)团队游戏,能力成长
实施团队游戏同样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够推动幼儿形成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具体如下:第一,团队游戏设计要兼具挑战性与趣味性。幼儿在设计团队游戏活动时,应确保游戏内容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比如,可以策划接力拼图比赛活动,将大型拼图划分成若干小块,每位幼儿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并通过逐一传递给队友来达成完成拼图的目标。这一过程,需要幼儿之间紧密配合、合理分工,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良好配合。第二,强调团队成果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在幼儿参与团队游戏活动后,要突出整个团队的努力与成就,而非仅仅关注幼儿的个人表现。同时,要着重讲解每位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成就的实现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并且也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在增强幼儿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结束语: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当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并且要采用更为有效的培养策略。由于游戏教学法能够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积极学习的兴趣,应当利用这一策略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化教学策略时,要立足于幼儿的角度、围绕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进行规划,实现落实到实际中的教学策略能够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迅速达成培养目标,进而达成幼儿教育的目标,并推动幼儿全面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潘文文.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品德教育的策略[J].亚太教育, 2024(2):104-107.
[2]王晓燕.幼儿园游戏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辽宁青年, 2023(19):01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