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中国人群卒中后吞咽障碍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程帼方
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估延续性护理对中国人群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建立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提供可靠证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了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等权威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覆盖从各数据库创建之初至2023年8月。由两名独立的研究者严格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5.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本研究共纳入14篇RCT研究[1-14]。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延续性护理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首先,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次,它有效降低了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再者,延续性护理还显著降低了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此外,该护理模式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一般生活质量,并改善其抑郁情绪。然而,在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BMI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延续性护理并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延续性护理可以推广作为中国这类患者的一种标准护理手段。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中国人群;卒中;卒中后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3.5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性而著称。其中,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7%至78%,直接导致约半数脑卒中患者面临摄食困难,并伴随吸入性肺炎、呛咳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引发窒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
鉴于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恢复状况与患者的临床预后紧密相关,实施科学、系统的吞咽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步骤。然而,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往往局限于住院期间,难以满足吞咽障碍患者长期康复的需求,且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时间负担。在此背景下,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创新的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它将护理服务的范围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旨在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减少可预防的再入院率和医疗支出,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丰富。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护理方式深度融合,不仅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还实现了护理服务的个性化与精准化,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康复支持。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广泛搜集并系统整理了国内外关于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最新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全面纳入了所有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旨在通过科学严谨的数据分析,全面评估延续性护理对中国人群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本研究旨在为推动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坚实的证据基础,进而促进患者康复质量的整体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本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检索策略,覆盖了 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等多个权威数据资源,检索时间跨度各自数据库创建之初至2023年8月。中文检索关键词为:“延续性护理”或“家庭社区护理”或“延伸护理”或“出院护理”,“脑卒中”或“中风”或“卒中”,“吞咽障碍”或“吞咽困难”;英文检索的关键词“stroke”“transitional care”, “dysphagia”“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dyscatabrosis”。同时还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人工检索,以补充可能遗漏的相关研究,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Population, P) :研究对象为中国地区确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需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影像学技术确诊为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应通过洼田饮水实验评估为3~5级,表明存在明确的吞咽障碍。
②干预措施(Intervention, I)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实施延续性护理或仅实施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应涵盖从医院到社区或家庭的连续护理过程。
③对照措施(Comparison, C)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不包括任何形式的延续性护理成分。
④结局指标(Outcome, O) :
主要结局指标 :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如洼田饮水实验等级变化)、并发症发生率(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的降低、一般生活质量的提升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增强。
次要结局指标 :抑郁情绪的改善、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
⑤研究类型(Study Design, S) :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以确保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排除标准:①非临床研究,包括动物实验、文献综述、病例报道、会议摘要及重复发表的文献。②无法获取全文或无法从原始文献中完整提取所需数据的文献。③发表在未经同行评审的期刊上的文献。
1.3 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
由两名独立的研究人员依据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内容提取。在资料提取过程中,若遇分歧,则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提取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的一般信息(如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国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及样本量、干预时间、结局变量等。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评价以下内容:随机分配方法的正确性、分配隐藏的实施情况、是否对受试者及干预实施者实施盲法、结局数据的完整性报告、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偏倚来源。每项评价均给出“是”(低偏倚)、“否”(高偏倚)或“不清楚”(偏倚情况不确定)的判定。评价过程中产生的分歧,通过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5.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Risk Ratio, RR)作为效应量,并计算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对于连续变量,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作为效应量。采用χ²检验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若P<0.05或I²>50%,则认为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经过全面检索共筛选出545篇相关文献,其中来源于电子数据库537篇,手动查阅相关综述和文献的参考文献8篇。通过查重剔除最终纳入14篇RCT研究[1-14]。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纳入的14篇研究中,11篇研究介绍了随访分组的方法,3篇未报道具体随机分组方法。纳入的研究均未进行分配隐藏和设盲。所有研究报道的数据结果完整,不存在失访或者退出。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纳入6篇文献,共计444例研究对象,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93.9%,P<0.001),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SMD=-2.06, 95%CI=-3.01, -1.11)。详见图1。
2.3.2 两组误吸发生情况比较
纳入7篇文献,共计596例研究对象,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I2=0.0%,P=0.930),延续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误吸的发生率(RR=0.34, 95%CI=0.23, 0.51)。详见图2。
2.3.3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共计703例研究对象,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I2=0.0%,P=0.953),延续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RR=0.28, 95%CI=0.15, 0.50)。详见图3。
3 讨论
3.1 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异常,住院后通过治疗可得到有效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康复,出院后通过延续性护理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给予吞咽康复指导,定期跟踪等方式,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而吞咽与呼吸息息相关,吞咽功能改善可有效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宣教患者进食合适稠度及一口量食物,患者BMT指数提高,但是目前随访方式有待探索。
3.2 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者一般生活质量
患者出院后因偏瘫、失语等因素长期居家卧床,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导致生活质量骤降,护士通过延续性护理给予生活自理能力宣教,如自行穿衣、吃饭、洗漱等;改良生活用品便于患者使用,改善患者一般生活质量,但目前市面针对此类患者的生活用品较少,希望社会及政府得以重视,能够开发此类产品面世。
3.3 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者抑郁情绪
近几年卒中后抑郁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得到临床重视,脑卒中患者因多种并发症导致心理转变,如情绪低落,拒绝与外界接触,自卑等,护士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康复指导及心理疏导,重视照顾者宣教,患者得到家人及外界重视后激发了康复信心,从而改善抑郁情绪。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中,部分文献样本量较小,且只对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临床实践中尝试延续性护理,探索其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有效性,但目前对这一护理模式的系统评价仅有一篇中文综述进行报道且纳入文献发表年份较早,结局指标有限,分析较为简单,结论尚存在一定争议。
4 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中国人群卒中后吞咽障碍干预效果,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社区护理工作者深入了解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提供循证依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吞咽功能和一般生活质量,减轻抑郁症状,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故延续性延续性护理可以推广作为中国这类患者的一种标准护理手段。当前,我国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时代,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及护理愈来愈收到人们的重视,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也随之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在此基础上如何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同质化的延续性护理是当前我们仍需要探讨关注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梁安兰,郭玉梅,李佳等.针刺结合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2).
[2]罗利金.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实施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9).
[3]曾令丹,尹雪,贺权威等.基于吞咽障碍指数问卷的信息化延续护理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21,36(7).
[4]许邵萍,梁美芳,顾淑华.延续分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
[5]刘春英.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
[6]陈秀芳,王朝军,相松飞,罗国英,魏博.团队式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0,v.18(01):158-160+164.
[7]薛丽梅,何燕红,刘国丽.延伸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7):212-214.
[8]洪花艳.多媒体技术联合微信技术延伸病房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1)
[9]黎巧玲,黄朝军,胡晓红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居家护理模式及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2019,34(6)
[10]王玲,王韵与徐春萍,使用云随访系统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362-363+365.
[11]蔡文焕,综合预见性护理联合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26(33):1920-1926.
[12]陈娇,张小培,林满秋.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促进随访模式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7)
[13]李林.微信平台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6,29(6).
[14]柯丽清.出院计划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