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策略

作者

曾志兰

永兴县朝阳实验小学 423300

摘要: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数形结合的运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内容适度转化为具象的、直观的内容,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对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以此推动学生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数形结合思想如同一股清泉,为学生的学习之旅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思想不仅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内在魅力,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形结合,简而言之,即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通过图形的辅助,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化、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升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还要具备创新的教学思维,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数形结合思想巧妙地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数形结合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是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深化数形结合教学理念的关键策略,尤其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章节的教学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效力。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数学的魅力。以《三角形》教学为例,教师巧妙地设置了两个具体任务情境。在三角形拼图任务中,课堂上摆满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卡片,学生们被赋予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利用这些卡片拼出指定的图案或形状。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仔细观察每个三角形的特点,思考如何巧妙组合以达成目标。他们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热烈讨论,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最终成功拼出了精美的图案,如房屋、桥梁等,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在测量任务中,教师则引导学生将三角形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们手持量角器和卷尺,对教室内的各种三角形物体进行角度和尺寸的测量。从书本的夹角到课桌的边角,从窗户的框架到黑板的一角,每一处都成了他们探索的阵地。通过亲自操作,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三角形内角和、边长关系等性质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这两个任务情境,将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它们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贯彻数形结合思想,强化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数形结合思想,是强化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的关键途径。这一教学方法不仅符合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而且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形结合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使得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清晰易懂,有助于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以《倍的认识》这一章节的课堂探究为例,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倍的概念。在课堂上,教师设置了一个贴近生活的任务情境:小林、小红、小明和小华四人摘樱桃,他们每次摘取的樱桃数量不同,分别是1颗、2颗、4颗和6颗。教师要求学生探究小林要摘几次才能分别得到与小红、小明、小华一次摘得的相同数量的樱桃,以及小红要摘几次才能分别得到与小明、小华一次摘得的相同数量的樱桃。为了降低探究难度,教师鼓励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在纸上“画圈”来代表每个人摘取的樱桃数量。通过排列、对比、分析和计算,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迅速、准确地得出探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倍的概念的理解,还锻炼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数形结合的应用,不仅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动力。他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加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此外,数形结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数形结合思想,是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多元实践拓展,促进综合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多元化的数形结合实践拓展活动,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结合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教师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原理。同时,这些实践活动还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以《克与千克》的实践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美术、科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例如,活动一: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个“重量认知”的创意海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将不同物品的重量以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又加深了对克与千克概念的理解。活动二:开展“小小科学家”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进一步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引导他们探索重量与物体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还需要跨学科地运用美术、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实现知识的相互融合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拓展课时内容,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文化认知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更是对数学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它强调直观与抽象的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领悟数学的真谛。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空间观念更加清晰,数学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桂弟.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23):88-91.

[2]汪军喜.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有效运用[J].智力,2023(2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