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丁玲
安化县思源实验学校 湖南 益阳 413500
摘要:本文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文学审美兴趣激发与思辨探究精神培育三方面入手,提出构建高效互动课堂、打造多元体验课堂及创新实践导向课堂等教学策略。通过整合课内外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体验等手段,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形成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新格局,提升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深化语言运用能力,构建高效互动课堂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激活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首先,可采用情境引导法,创设贴近生活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运用语言知识,体会语言魅力。例如,设计辩论会、故事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表达能力。其次,可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分角色朗读,集体备课,共同完成语言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锻炼语言组织表达水平。教师应注重多维互动机制建立,不仅包括师生间互动,也涵盖生生互动与学生与文本互动,让课堂成为语言交流平台。
通过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主动探究,从而培养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日常语言使用情况,如课堂发言、作业完成等方面表现,给予及时反馈与指导。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语言素材,通过音频、视频等直观形式,让抽象语言概念具体化,提升学生语言感知力。重视课内外语言实践活动衔接,鼓励学生参与演讲比赛、写作竞赛等活动,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实现学以致用。
二、激发文学审美兴趣,打造多元体验课堂
教师需转变传统讲授模式,采用情感引导法,带领学生走进作品情感世界,通过配乐朗诵、情境再现等方式,营造艺术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领悟作品内涵。实施多渠道阅读推广战略,精选适合初中生阅读名著与现代文学作品,开展文学经典月、作家作品研讨会等主题活动,拓宽阅读视野。创新教学手段,引入影视、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跨媒介教学,让学生通过不同感官体验文学魅力。注重文学鉴赏方法指导,教会学生从语言、结构、主题等多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升鉴赏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开展续写故事结局、改编剧本等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文学表达乐趣,激发创作热情。组织文学社团,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创作交流会,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视与地方文化资源结合,组织参观博物馆、名人故居等文化场所,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学与历史文化联系,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以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讲授方式,构建多维审美体验课堂。课前可布置预习任务,收集济南风景照片或视频,了解济南气候特点与历史文化背景,建立初步感性认知。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该播放济南冬景视频或照片,配以轻柔背景音乐,营造美感氛围,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独特魅力。接着进行整体感知,采用师生共读、小组轮读等形式,体会文章节奏与韵律美。在文本解读环节,引导学生品味老舍笔下温晴、静、明净、素、澄清、沉着等词语,感受济南冬天不同于北方其他城市冬景特点,理解作者情感态度。可设计寻找美景活动,让学生在课文中标记最打动自己景物描写段落,并说明理由,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组织冬日写景佳句赏析与仿写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家乡冬景,体验创作乐趣。拓展环节可开展跨学科学习,结合地理知识解释济南特殊气候成因,或结合历史文化了解济南泉水文化,加深对文本理解。课后引导学生开展家乡的四季美景专题采风活动,通过摄影、写生或写作等方式记录家乡景色,举办美丽家乡主题展览,让文学审美延伸至课外生活,实现知识迁移与情感升华,使学生在多元体验中真正爱上文学,培养人文情怀与审美能力。
三、培养思辨探究精神,创新实践导向课堂
教师应该采用问题链教学法,围绕文本核心问题,设计层层递进问题序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实施项目学习模式,设计专题研究、调查报告等综合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主动获取信息,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打破学科界限,联系历史、地理、科学等领域知识,拓展语文学习广度与深度。引入辩论式教学,针对文本争议话题组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现实生活典型事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重视语文知识应用实践,组织演讲比赛、文学创作等活动,提供展示平台。构建开放性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思维过程与进步情况,鼓励独特见解,尊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以八年级上册《背影》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围绕父爱主题设计思辨探究式课堂。课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朱自清生平资料,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激发阅读兴趣。课堂开始,教师应该设计情境导入,播放关于父爱主题短片或朗读一段描写父爱诗文,引发情感共鸣。随后提出核心问题:文章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父爱?为何作者以背影为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文本。在精读环节,组织学生围绕父亲买橘子片段展开细致探究,分析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等外貌描写与转过身、走到铁道边、穿过铁道走过去等动作描写,引导思考这些细节如何展现父爱的内涵。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背影意象承载情感与哲理,思考为何作者对背影印象如此深刻,启发学生从背影象征意义角度理解父爱内涵。组织小组讨论你心中父爱形象,鼓励学生结合亲身经历,交流父爱感受,培养感恩意识。在教学延伸阶段,可开展父爱主题跨文本阅读,如比较《背影》与《岳阳楼记》中亲情表达异同,或与《变色龙》人物形象对比,培养文本互读能力与批判思维。设计实践任务父爱记录者,鼓励学生通过采访、摄影、写作等方式,记录父亲平凡而伟大瞬间,制作父爱专题多媒体作品。还可组织父爱主题辩论会,如严父慈父哪种教育方式更好,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改革应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文学审美兴趣激发与思辨探究精神培育三方面入手,构建高效互动课堂、多元体验课堂与实践导向课堂。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有机整体。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实现知识习得与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统一。同时,应重视课内外资源整合,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 凌瑞华.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创新研究[C]//2020年中小学教育与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 2020:1106-1108.
[2] 贾婷婷,岳铁梅,龙芳.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创新研究[C]//2019年基础教育研究论坛论文集. 2019:338-339.
[3] 陈磊.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 传奇故事,2023(4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