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

杨漫婷

红河州红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661100

摘要:建筑工程领域,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模式日益盛行。这种模式将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整合起来,旨在提高项目的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项目整体质量。然而,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在造价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管理的挑战与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管理;挑战与对策

引言

建筑工程领域,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日益普及。这种模式将设计、采购、施工集于一体,对项目的造价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传统的造价管理方式难以完全适应EPC项目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从项目前期的设计方案对造价的深远影响,到采购环节的成本波动,再到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因素,都使得EPC项目造价管理充满变数。有效的造价管理不仅关系到项目的成本控制,更是项目成功交付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其挑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管理特点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显著特点。在项目的初始阶段,设计对造价影响深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创新性直接关联到整个项目的成本走向,其不仅决定了工程实体的规模、结构形式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采购和施工的成本范围。采购环节在造价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材料、设备的选型、供应商的选择以及采购时机等因素相互交织,材料设备的质量、价格波动都会给造价带来不确定性。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复杂性高,施工方案的优化、工程变更的控制以及施工进度与造价的协同都需要精细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人工成本波动、现场管理效率等都会反映到造价上。EPC项目造价管理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到项目竣工后的运维阶段,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前一阶段的决策与管理成果会对后续阶段的造价产生连锁反应,要求造价管理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和动态性,以适应项目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2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管理面临的挑战

2.1项目前期阶段的挑战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前期阶段,造价管理面临诸多挑战。项目伊始,缺乏详细设计图纸与精准工程信息的状况较为常见,这使得造价估算只能基于初步设计或概念性方案,难以精确考量诸多实际因素,导致估算结果与实际造价易出现较大偏差。例如大型工业建筑项目,仅依据初步规划难以准确计算地下复杂基础结构造价。风险评估工作难度颇高,项目涉及众多风险因素,全面且精准地量化这些风险对造价的影响并非易事。像国际EPC项目中的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外部因素,其对造价的影响难以确切预估,这无疑给项目前期的造价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2.2项目实施阶段的挑战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实施阶段,造价管理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设计、采购和施工的紧密关联性使得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变更时,例如建筑外观造型调整,会引起后续采购与施工的连锁反应,幕墙系统可能需重新定制,不仅增加采购成本,还可能因工期延误产生额外施工间接费用。采购成本受市场波动影响显著,在诸如石油化工项目中,钢材、石油制品等原材料价格随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大幅波动,若按原预算采购,价格上涨就会导致成本超支,且供应商的信誉和供应能力也会影响成本,供应环节出现问题就需更换供应商从而增加采购成本。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协调也存在困难,施工为赶工期增加设备和人员投入时,若未与造价管理有效沟通协调,易造成不必要成本支出,施工质量问题引发的返工同样会增加成本。

2.3项目结算阶段的挑战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结算阶段,造价管理面临着不少挑战。结算时,由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常就结算依据产生分歧。对于隐蔽工程,像地下管道工程这种,施工过程中如果记录不详尽或者缺乏有效的证明资料,如影像资料等,业主对承包商所申报的工程量就容易产生怀疑,进而引发结算金额方面的争议。合同条款在结算阶段的执行也存在争议之处。EPC合同里关于风险分担、计价方式、变更计价等条款在实际结算操作中可能存在多种理解,双方在这些条款的具体解释和执行上难以达成一致,这种争议会拖延结算进程,增加结算成本,并且可能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给项目的最终结算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3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管理优化策略

3.1项目前期阶段优化策略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前期阶段,为优化造价管理,需从多方面着手。建立涵盖各类工程的详细造价数据库是关键举措,通过广泛收集以往类似项目各部分造价信息,如不同功能建筑的基础、主体结构及设备安装造价等,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托,结合项目初步设计的规模、功能需求等特性,实现更精准的造价估算。运用先进估算方法,像参数估算与类比估算相结合的方式,先依据基本参数确定大致造价范围,再参考相似项目调整系数并考虑特殊设计要求来提高准确性。在风险评估与应对方面,构建全面的风险评估模型至关重要。识别包括内部设计团队能力、施工技术难度以及外部政策法规变化、市场价格波动等在内的各类风险因素,依据其发生概率和对造价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专门的应对预案,例如针对汇率波动采用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对于政策风险提前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有利支持或在合同中约定风险分担条款等,从而有效应对前期阶段造价管理面临的风险挑战。

3.2项目实施阶段优化策略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阶段,优化造价管理需多管齐下。对于设计变更,建立严格审批流程,设计变更方案需经设计团队提出,造价管理部门评估造价变动,施工团队考量施工难度与工期影响,多方评估且经业主同意后方可实施。同时运用价值工程方法优化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前提下分析功能与成本关系以降低造价。在采购方面,与优质供应商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供应稳定与价格合理,还应采用灵活采购策略,依据市场价格波动合理安排采购时间,如在价格低谷期适当储备或利用期货合同锁定价格。建立成本监控体系对施工成本实施动态监控,实时收集成本数据及时发现偏差,施工与造价管理团队定期沟通,施工调整计划时及时告知造价管理团队以评估造价影响。

3.3项目结算阶段优化策略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结算阶段,优化造价管理需从多方面入手。加强项目过程中的资料管理是关键,从项目起始便构建完善的资料管理制度,对工程内容进行细致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要综合运用影像资料、施工日志、验收报告等多种形式记录工程详情,为结算提供精确的工程量依据。按照合同约定与行业标准规范结算文件编制,明确计价方式、工程量计算规则等内容,在编制结算文件时详细阐释每一项费用的计算依据,避免表述含糊不清。在合同条款执行方面,严格依据合同约定进行结算,准确理解合同中关于风险分担、计价方式、变更计价等条款的规定,确保结算过程公平、公正、合理,减少结算争议。

结束语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如建立完善的造价管理体系、加强各阶段的协同管理、提高造价人员综合素质等,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在不断发展的建筑市场中,只有重视EPC项目造价管理的挑战并积极寻求对策,才能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推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东.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今日财富,2024,(34):11-13.

[2]马竟成,丰慧,卢婷.造价改革背景下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管理现状、困境与突破[J].建筑设计管理,2024,41(03):48-57.

[3]杨冠雄.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实践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3,(10):22-24.

[4]张木林.EPC总承包项目造价控制及管理工作的思考[J].居业,2023,(09):128-130.

[5]李雷.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3,(08):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