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刘冬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百什户小学 010070

摘要:语文科目相比于其他的教学科目而言具有更多的精神引领和情感感悟的内容,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也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什么都是速成品,如速食、短视频,就连读书也是在网上搜索一分钟或是三分钟的解说,学生完全静不下心来去好好阅读一本书,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行不通的。阅读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可以感知文字的艺术和力量,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素材,为提升文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探究

引言

阅读能力是认读、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成为拓宽教学载体、充实教学内容的最佳手段,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升能产生推动作用,也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点工作,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在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创新阅读教学形式,点燃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提升其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1.1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当中,锻炼学生相应的阅读能力,能够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辅助学生对于阅读教学进行自省,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这项工作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更能让学生意识到“人生离不开读书,想要增长自己的见识和阅历,最低廉的代价就是通过阅读”。这些人生的宝贵经验是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总结出的,也是学生建立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基础。而教师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进行有意识的阅读引导,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地意识到这方面内容,从而辅助学生探索一个专属于自身的阅读习惯。

1.2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经说过:“读书是有用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读的哪一本书当中的哪一段话会变成你眼前的事实,指引着你向前走去。”这句话体现出的正是阅读对一个人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与培养。一个喜欢阅读历史的人,其必然能够从重复的历史事件当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经验,一个喜欢阅读人文哲学的人,其必然能够从哲学故事当中体会到思考的美妙。所以当学生通过广泛而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能够从阅读当中汲取到许多由于自身的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得不到的体验。这就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本领能力,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视野,能让学生以脱离自身年龄限制的视角完成生活问题的解决与相关学习问题的审视。这种能力和结果是除了阅读之外,很少有其他的手段所能够达到的高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1培养阅读习惯,奠定阅读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视、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产品普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好的一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坏的一面,无形中霸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果在幼儿时期错过了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机会,那么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抓住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后有更好的发展。在培养阅读习惯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培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关注孩子知识接受的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很多天才作家和诗人除了有一定的天赋之外,大部分都有一个文学气息浓郁的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知识,长期受到文化的熏陶,自然就有输出的能力。

2.2深挖,品味阅读文本精华

阅读活动并非单纯朗读或咬文嚼字,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表达的主旨以及思想感情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充分理解关键词句,形成对课文的独到见解,鉴赏文学作品之美,体会文本的韵味。深度挖掘阅读素材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手段,能够强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之通过阅读品味文本精华,理解作者寄寓在文本中的独特情怀,由此产生情感共鸣,明确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价值,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因此,教师要深挖阅读素材,从经典故事入手,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概况,品味各类文本的韵味。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向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素材,要求学生立足课文的中心思想,分析同类型文本的写作特点,强化学生的素材挖掘意识,帮助学生深度品味文本精华。

2.3提供阅读指导,掌握阅读技巧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遇到不会的字时一带而过,这样会导致下次遇到同样的字时还是不认识,做不到对文字的积累,只有通过查字典做标注,越积越多,才能在阅读上减少障碍。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来做标注,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或者自己阅读时就能顺利地读下去。还要教会学生做笔记,看到课文先把段落标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令人深刻的句子,都用横线标出。在语文课上,教师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在进行指导时,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的学生本身就有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但有的学生却对阅读不感兴趣,内心封闭,不愿敞开,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有耐心,与学生私下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引导学生进入图书的世界,在书籍中找到自我,找到快乐,并学习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

结语

在小学阶段,锻炼语文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十分有帮助。通过各样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练习,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其感受阅读的力量、思想的碰撞、文字的魅力。在这个压力巨大的社会中,很多人都没有时间读书,但小学生还小,需要在小时候培养阅读的习惯,锻炼阅读的能力,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健康、健全的三观,拥有有趣的灵魂,学会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对自我有更好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赵天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9):163-166.

[2]贺生霞.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1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