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输液室的应用
张冉冉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邮编211200 )
摘要: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期间常规给药途经,不仅能够快速达到药物疗效浓度从而更快发挥治疗效果,同时也可迅速补充机体丧失液体、血液,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虽然静脉输液给药途经优势突出,但同时如果护理不慎很容易诱发输液室感染事件,这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输液室护理期间引入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综合模式,可以给患者供应舒适的环境及心理安慰,保证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方面都能感到非常舒适,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优质护理;输液室;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输液治疗期间,由于输液时间相对较长,再加之静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生理不适很容易诱发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情绪,从而给患者疾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诱发严重的护患纠纷等恶劣事件[1]。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关注重点多局限于对患者的生理护理,而对患者认知、心理、精神等层面缺乏关注,护理内容片面,形式也十分单一,最终致使护理质量普遍较差。基于传统输液室护理的缺陷及不足,本次研究引入优质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模式, 护理期间要基于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防护手段,严格落实护理规范,加强护理人员则热心,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最大化降低药液外渗问题的发生。在患者发生药液外渗后,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更换穿刺部位,对局部皮肤进行热敷、冷敷或热敷,或采取中药外敷的方法,同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而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有效方法严重后果的发生。。
一、提升护理技能
首先,对于输注药物的具体信息,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当在对患者输注一些易发生药液外渗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时,要加强巡查,留意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热、肿胀、疼痛、渗出等问题,提前掌握外渗征兆,尽早干预防范药液外渗的发生[2]。此外,因疾病治疗的需要患者涉及到长期输注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在输液操作时应采取一种双通道交替输注的方式。再次,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能配偶性能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操作技能尚不娴熟的低年资护理人员,科室要定期组织安排以专题只是讲座、集中化培训的方式普及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同时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引入一些全新的静脉穿刺知识和方法,同样也会收获良好的效果。
二、优化护患沟通
分析输液室护患沟通现状,明确沟通障碍得原因。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本科室护患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主要限定于服务理念确实、语言沟通意识淡漠以及沟通能力不足三个维度。为此,特针对具体原因并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听取专家意见基础上制定一套以护患沟通为指引的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评价表[3]。护患沟通指引主要涵盖了输液流程、不良反应、穿刺失败以及催促输液等各模块沟通内容,为临床输液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三、完善护理体系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长及各主管护士定期采用护患沟通评估量表对一线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采用PDCA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执行)针对护患沟通内容、沟通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动态、持续性评分,分析不足,并提供修正建议,逐步形成一套完善且规范的输液流程沟通指引,保证输液护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四、强化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结合接诊患者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对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品管圈护理成员结合患者认知水平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画宣传资料对患者普及健康知识,主要涉及输液流程以及输液期间相关注意事项等。此外,保持与患者的积极沟通和交流,对于患者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针对部分无受教育经历无法完成自主阅读的患者进行一对一宣教,直至患者完全理解[4]。
五、加强处理措施
冷敷、热敷、湿敷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常见的输液药液外渗处理方法。其中湿敷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水泡型、淤血坏死型疾病的患者。冷敷适用于在早期就出现局部非炎症水肿的患者,通过冷敷可以达成收缩血管和有效镇痛的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冷敷温度要控制得当,以避免造成机体冻伤。冷敷的作用机理就是采取物理方法将机体局部进行降温,从而促进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外渗,达成缓解水肿和镇痛的目的[5]。热敷一般适用于早期小范围药液外渗的患者,如临床疾病治疗上由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造成的外渗问题都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来处理,但抗肿瘤的化疗类药物要禁止使用此方法。热敷的主要作用机理为通过对机体局部升温处理促进血管扩张,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达成缓解水肿和促进机体恢复的目的。
六、结语
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效果,传统输液室护理多侧重于对患者的病情对症支持护理,而对于患者心理、认知等精神层面则少有关注,故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引入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综合干预模式,取得良好效果,首先,在优质护理实践中,通过对输液室护患沟通现状的系统分析,明确护患沟通障碍的具体原因,随后针对输液室护理相关内容制定了一套健全、规范的护患沟通指引程序,促使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此外,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针对护理工作的实时动态监控、分析、总结,促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优化和改进。再次,基于患者病理认知缺乏和心理问题严重的特点加强积极的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不仅提升了患者对于静脉输液治疗的深刻认知,同时拉近护患双方心理距离,增强患者信任感,从而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同时还能够构建起一套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这也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从而让患者收获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
综上,在输液室护理期间引入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综合模式,在改善护理质量和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发挥出了突出价值,因此该模式建议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吉燕.心理护理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7):140-142.
[2]陈军,刘艳,刘京华.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9):43-45.
[3]窦金凤,包萍萍,孔凌.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输液室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2,17(21):142-144.
[4]刘顺进.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21,40(19):121-124.
[5]孙钰.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系统医学,2021,6(12):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