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史与社会史的良性互动探析
朱星辰
山西大学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要:在艺术史研究中,风格史与社会史就一直存在其中。传统上。风格史一直被视为研究艺术史的核心方法,借助对于艺术形式的分析,逐步形成艺术发展的脉络。而随后社会史突然兴起,使得艺术史的研究发生深刻的变革,为艺术史研究注入生机与活力。风格史与社会史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艺术史研究更多元与全面。
关键词:风格史;社会史;艺术史;
一.艺术史的研究介于形式风格与社会背景之间
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形式风格”与“社会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布尔迪厄在评述T.J.克拉克对马奈的研究时,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艺术史框架下的反映论范畴,并指出其研究在社会与艺术之间构建桥梁时略显不足。形式风格主要探讨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以及艺术特征,包括线条、色彩等众多要素,通过形式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不同艺术家以及艺术流派独特的创作风格。例如文艺复兴时期严谨的创作风格以及现代主义抽象的艺术特征。而社会背景是艺术作品所创作的社会环境,通常通过了解艺术家创作时的环境,能更好地去把握作品所蕴藏的内涵。艺术作品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受到政治、经济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在艺术史的研究中,形式风格与社会背景相辅相成,形式作为艺术作品的外化,而社会则是艺术作品生成的土壤。克拉克强调,在社会经济活动的纷繁配置中,肯定决定性因素的重要性是一回事,但断言已触及支撑其上的物质基础与行动本质,则是另一番考量。像清初四僧的创作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借助艺术作品去表达自身情绪,笔墨更加随意挥洒。而从社会背景去分析,由于这个时期存在很多反清意识的画派,使得画家的反叛意识更强烈,而清初四僧就是如此。
总之,艺术史研究总是围绕形式风格与社会背景进行探析,例如,对于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的艺术史研究,不仅要对于作品风格以及特定技法的分析,还要去探究南宋时期整个社会的演变趋势。
二.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兴起
在艺术史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方法逐渐兴起,使得艺术史研究从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以及考古学等不同视角去分析艺术作品,也就使得研究结果更多元化。因为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思考艺术史问题,便总是受到特定学科传统和问题意识的制约。
研究方法的转变,其实源于对艺术本体的认知改变。早期的研究艺术史学者更多聚焦于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而对艺术本体的了解少之又少。随着艺术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学者认识到艺术史研究不能仅仅从单一视角出发,而是要从艺术作品延申到对于作品背后复杂环境的分析,因此,使得艺术史研究方法发生转变,对于艺术作品的分析有了更加全面的视角。比如分析梵高的艺术作品,传统上我们从色彩、技法以及整体感受去鉴赏,强烈的色彩对比以及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而如今我们会结合梵高所处时期整个社会的背景,逐渐理解梵高在作品中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以及情感诉求的体现,因而,也使得赏析艺术作品更加立体化。
随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艺术史研究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形式风格分析在艺术史研究中逐渐淡化。传统形式分析聚焦于艺术作品的风格特征与形式语言,而随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兴起,形式风格分析的研究方法受到了挑战,使得艺术史研究突破单一维度。例如对于门扉图像的研究是涉及跨学科研究的有力证据,在进行门扉图像分析的过程中,要去考察门扉图像的社会背景、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门扉图像出现的时代因素,以及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去归纳总结门扉图像。尤其用图像学分析门扉图像是研究艺术作品中图像和符号的具体方法,它关注的是图像所传达的意义、象征和它们在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中的角色。
三.风格史与社会史的良性互动
要把握艺术风格史与社会史之间的协同演进关系,首要任务是厘清二者在概念体系与研究范式上的差异与关联。艺术社会史是艺术社会学的某种前文字状态,它所持有的“社会”概念是狭隘的,研究“艺术”但却只关注艺术作品。与之相对,风格史侧重于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风格谱系与审美范式的历时性演变,而社会史则致力于揭示社会结构、文化生态等要素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制约机制。
艺术风格的发展背后一定有社会与历史的原因,因此风格史的研究必须要以社会背景为基础,而艺术风格的创新也会使得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转变。以巴洛克艺术为例,在17世纪的欧洲,由于强化王权使得巴洛克艺术成为他们展示权力的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巴洛克艺术以其奢华的风格应运而生,而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创新也使得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转变,这一时期大家开始追求宏伟、华丽的建筑风格,并使得整个城市的公共设计都具有视觉冲击力。
风格史与社会史的研究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风格史主要探究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而社会史更多揭示社会结构对于艺术作品的影响。在艺术史的研究中,风格史与社会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实现风格史与社会史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沈语冰.是政治,还是美学?--T.J.克拉克的艺术社会史观[J].文艺理论研究.2012.03
[2](英)T.J.克拉克.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M].沈语冰,诸葛沂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31.
[3]周宪.从风格史与社会史的张力到合力[J].美术观察.2022.03.
[4]王梦怡.艺术社会学与艺术社会史的分殊——布尔迪厄与T.J.克拉克的马奈研究之比较[J].民族艺术.2024.05.